在霧霾背景下,國務院常務會議做出加快油品質量升級的決定,并首次明確升級時間表。不過,對于相關油企來說,完成任務的前路上同樣“霧霾”重重。
新時間表 影響幾何
油品質量升級對我國各類油企的影響不盡相同,國企需要化解投資和時間的雙重壓力,地煉則陷入改與不改的兩難處境。
一再“肆虐”的霧霾天氣將油品質量作為重要的誘發因素之一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在此關口,國務院常務會議順勢做出了加快油品質量升級的決定。該決定不僅明確了我國油品質量升級的時間表,提出了油品質量升級后的定價原則,而且對煉油企業的升級改造和油品質量監管提出了要求。根據該決定,我國汽柴油分別于2014、2015年推行國Ⅳ標準(硫含量不大于50ppm),2017年底前全面推行國Ⅴ標準(硫含量不大于10ppm)。
國務院專門召開會議,且制定出明確的油品質量升級時間表,無論高度還是力度可謂空前。那么,這對我國既要滿足國內成品油供應不斷增長需求,又要進一步加快速度完成質量升級要求的煉化企業而言是否意味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此番緊鑼密鼓的油品質量升級戰中,誰將是潛在的獲利者?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多方調研。
油品升級是一項龐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資源企業產量計劃分配、煉油企業產能和穩定性、油品運輸、儲備以及終端銷售等環節的協調配合。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國務院常務會議做出的有關油品質量升級的時間表對我國汽柴油產品的主要供應方——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國”字號大企業挑戰不小。他們要如期完成油品質量升級任務需消解兩大壓力,攻克一個難題。
最大壓力在投資······ 全文
挑戰難度極限
我國油品質量升級起步晚,近些年處于加速小跑狀態。如何在極限到來之時,調整好“步履”和“呼吸”,成功實現目標,是當下最為關鍵的問題。
有過長跑經驗的人知道,越到后來越會體力不支。但是,熬過這個極限,人放輕松了,又能跑上很遠。度過極限要講求方法,具體而言就是做到均勻而有節奏的呼吸,最好兩步一呼再兩步一吸,呼吸的時候口鼻并用,鼻吸口呼,呼氣要短促有力,吸氣要緩慢勻和。
在有關油品質量升級問題的采訪中,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汪燮卿院士詼諧地說,和長跑一個道理,當前我國油品質量升級路即將走到所謂的“極限”期,對于企業而言,難度非常大,企業和政府該如何戮力同心,采用恰當的方法熬過這個“極限”非常關鍵。
主動出擊 熬過“極限”
隨著環保壓力的增強,我國2000年開始加強國內汽柴油油品質量升級工作。2000年-2009年,我國發布了三次《車用汽油標準》,分別為國Ⅰ、國Ⅱ、國Ⅲ。這三次升級對我國煉油企業而言似乎挑戰并沒有太大,一些煉廠通過工藝操作條件的優化或者采用降烯烴催化劑、脫硫催化劑就輕松實現了油品升級目標。2011年年中開始,我國開始實施汽油國Ⅳ標準,當時給企業的過渡期“大限”是2013年12月31日。這其間,我國很多煉廠開始感覺到了壓力。
這從具體表現上就能看出。截至目前,除了北京實行京標Ⅴ標準,上海和江蘇、浙江、廣東的十多個地市實行國Ⅳ標準外,其他地區仍實行國Ⅲ標準(硫含量不超過150ppm)。而車用柴油國家標準2009年6月發布,原計劃于2010年1月1日實施,要求硫含量上限從2000年的2000ppm下降到350ppm。但因很多煉廠不具備升級改造條件,困難重重,一再推后,目前計劃到2013年7月開始全面實施······ 全文
案 例
燕山石化:油品升級那些事兒
用12年時間完成了車用汽柴油從歐Ⅰ到歐Ⅴ的跨越式質量升級路,燕山石化成為中國石化汽柴油質量升級的試驗基地。
在距離北京市核心地帶不到50公里之處,燕山石化穩坐京西南龍骨山下。這里是中國石化汽柴油質量升級的準實驗基地。它用12年時間完成了車用汽柴油從歐Ⅰ到歐Ⅴ標準的跨越式質量升級路,供應著北京市近2/3的高品質油品。12年間,每一次油品質量的升級,都是一次脫胎換骨的改變和鍛造。
3月的北京乍暖還寒。記者又一次前往燕山石化,追尋其汽柴油質量升級路上的那些事兒。
早走一步 有備不慌
記者雖然不是第一次來到燕山石化,但是眼前瀑布、小橋、流水的幽美景致依然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談及燕山石化的油品升級工作,燕山石化科技部高級工程師宋以常臉上掠過一絲難以掩飾的自豪感。他話匣子一開,過往的那些經歷有如活水一般汩汩涌出。
地處首都北京,燕山石化的環保神經歷來比較敏感。早在1997年,燕山石化就在國內率先啟動了清潔燃料工程,消滅了70號汽油和加鉛汽油,北京市場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汽油無鉛化。此后,燕山石化先后與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合作,在開發了生產優質柴油同時增產加氫尾油的中壓加氫裂化(RMC)技術、汽油加氫異構脫硫降烯烴(RIDOS)技術和提高劣質柴油十六烷值的RICH技術。這些技術都為今后的油品質量升級工作帶來很大助力······ 全文
思 考
油品升級能否揮別霧霾?
在霧霾背景下,國務院迅速發布了有關油品質量升級的決定。這對我國兩大石油公司而言,似乎多少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因為該決定的發布強化了公眾對 “油品質量是霧霾罪魁禍首”的認識。無可避免,我國油企再次卷入輿論漩渦,各種指責紛至沓來。
那么,試想一下,如果汽柴油油品質量全部升級到國Ⅴ,我國是否就可以徹底揮別霧霾天氣?采訪中,專家給記者的回答是否定的,且一致認為霧霾天氣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徹底改變,既要打蒼蠅又要打老虎。
好油也需好“腸胃”
霧霾天氣發生后,環保部門對外發布一組數據顯示,北京霧霾的污染物中,機動車占22.2%,燃煤占16.7%,揚塵占16.3%,工業占15.7%。
對此,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汪燮卿院士表示,影響汽車尾氣排放的因素非常復雜,包括路況、車況、油況等。要解決機動車排放量大的問題,尤其需要汽車生產部門與油品生產部門協調配合,同步升級,而相關管理部門也要加大監管力度。
2000年至2010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十年間增長了8倍,連續10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機動車總保有量已達2.33億輛。這個數據令人咋舌。更令人憂慮的是,環保部發布的《2012年中國機動車污染防治年報》顯示,我國有近一半的汽車達不到國Ⅲ排放標準······ 全文
評論
我國油品質量升級速度慢嗎?
霧霾天氣不期而至,我國不少公眾指責煉油企業的油品質量升級速度太慢,那實際情況怎樣?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認為,作為主要發展中國家,我國和其他金磚國家相比,油品質量處于中上水平。但不可否認,中國油品質量與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尚有差距。目前,歐盟和日本車用汽油硫含量不高于10ppm,美國不高于30ppm。歐盟和日本車用柴油硫含量不高于10ppm,美國不高于15ppm。
中國油品質量升級進程與發達國家相比,步伐還是相對較快的。美、歐、日實現汽油無鉛化分別用了21年、27年和12年左右的時間,而我國汽油實現無鉛化僅用了7年左右的時間。歐、美、日車用汽油和柴油標準每一輪升級所用時間歷時4~5年。中國升級也為4~5年,和發達國家升級速度相當。
歐、美、日煉油工業發展時間長,裝置結構配套齊全合理,油品質量升級難度相對較小。而中國煉油工業發展起步晚,煉油工業水平起點較低,煉油裝置與油品需求存在著結構性矛盾,油品質量升級難度相對要大得多。
在油價高漲的時代,我國煉油企業承擔了不少社會責任,卻不被公眾認同,抱怨聲時有耳聞。筆者認為,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的隔閡,根源在于兩者之間沒有建立對稱的信息通道。消費者是價格的承擔者,在價格的制定中相對處于弱勢,如果能夠通過對企業的有效監管,使信息多的一方和信息少的一方之間的不對稱性降低,既能降低政策執行中因社會不理解造成的成本,也有利于真正提高國有企業的綜合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