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今年,國內草甘膦價格連創新高,從年初的3.2萬元(噸價,下同)上漲到目前的3.7萬~3.8萬元。生產商近期幾乎全線開工,但產品仍供不應求。有機構甚至預測,草甘膦價格有望漲至每噸5萬元以上。在化工產品整體市場并不理想的背景下,這個原本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行情緣何發生如此大的逆轉?價格上漲了,企業還在擔心什么?
供不應求推高行情
信達證券化工行業分析師郭荊璞告訴記者:“其實草甘膦是從2011年第三季度開始漲價的,已經漲了快2年。只是最初上漲幅度很小,一個月一兩百元。行業真正變好是從2012年7月開始的,產品價格上漲較快,扭轉了此前利潤空間較薄的狀況。到2012年10月,草甘膦價格已從當年6月的2.5萬元左右漲到了3.7萬元左右。雖然之后開始下跌,到今年年初跌至3.2萬元,但近期又漲到了近3.8萬元。”
此前因產能過剩而市場行情不佳的草甘膦產品,怎么價格會出現如此暴漲?多方分析認為,價格上漲緣于供不應求。四川福華通達農科公司有關人士認為,隨著海外種植業面積的大幅擴張,除草劑需求量增加。同時,由于2009~2011年草甘膦價格持續低迷,國內多數草甘膦企業停產,導致近期價格上漲。
據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持續多年保持增長態勢,目前已達1.7億公頃。此外,人力成本的上升提高了發展中國家的化學除草需求。因國際市場剛性需求旺盛,國內核心大廠的草甘膦原藥與制劑訂單均接至5月份,且成交價呈上升態勢。
與此同時,國內草甘膦供給受限。2012年,我國出口草甘膦35萬噸(折95%原藥),是全球最主要的供應國。2013年,受全國性霧霾、山東濰坊地下水污染事件、農藥行業安全事故等因素影響,國內草甘膦企業開工受限,新增產能投產拖后,草甘膦制劑供應緊張。
郭荊璞分析認為,經歷了2008年之后幾年的行情低迷,國內很多草甘膦小型生產企業關停,退出產能達10萬噸以上。與之形成對照的是,近期國際需求確實很好,據估計,相對上一波(2008年)的需求高點,已上升了20萬噸以上,形成了需求缺口。這使得市場從原來的過剩轉變為短缺,由此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據信達證券估算,目前國內草甘膦年產能為60萬~65萬噸,2013年產量預計為50萬~55萬噸,其中國內用量3萬~5萬噸,國外市場需求為50萬~55萬噸。“如果以目前國內總產量50萬~55萬噸計,扣掉國內自用的3萬~5萬噸,出口量就不足了。所以,國外市場可能會出現明顯的短缺,未來草甘膦會在全球范圍內繼續漲價。尤其是到了今年第三季度的旺季,價格更會持續上漲。”郭荊璞預計。
而即將展開的環保核查,也推高了草甘膦價格。
······
詳細內容請見特供資訊及決策大參考(ipa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