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戰爭年代,在沂蒙老區有個女英雄群體——沂蒙六姐妹。
如今,山東銷售臨沂分公司6位平均年齡僅26歲的女加油站經理——孫春艷、徐榮、徐金香、宋濤、楊春笑、陳偉納,不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不讓須眉,而且以堅持不懈的志愿者活動贏得當地群眾的尊重,被譽為新時期的“沂蒙六姐妹”。2012年,臨沂銷售純槍量14.3萬噸,其中近一半來自“沂蒙六姐妹”所在的加油站,撐起油品銷量“半邊天”。
5月15日,記者走近“沂蒙六姐妹”,感受她們的獨特魅力。
不服輸的韌勁——低效站脫貧
2011年11月孫春艷接手臨沂15站時,日銷量6.7噸,管理難,銷量低。
“提高銷量,先要帶好隊伍。”孫春艷說。工作中,她不指手畫腳。員工累了,她頂上;員工家里有困難,她幫助。慢慢地,大家的心扉敞開了,工作勁頭提高了。
開發客戶是上量提效的關鍵。“開發客戶,要像一根針一樣釘下去,多為顧客算細賬。”孫春艷說。比如,在自助加油機上用加油卡加500元柴油,可以優惠7元,比其他加油站送小禮品更劃算。
賬算細了、算明白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顧客。“以客戶帶客戶,油品銷量穩步提高。”截至5月31日,臨沂15站日均銷量達到13.5噸。
笑起來很甜的楊春笑,卻有一個硬邦邦的綽號“鐵娘子”。2008年8月,她調入臨沂61站擔任經理。這個站車流量少,周邊加油站多。摸清情況以后,她先從開發小客戶入手,走訪周邊工地,向工地負責人承諾“一升油也送”。她曾和員工腳蹬三輪車20多公里,為顧客送上應急油品。憑著這股子不服輸的韌勁,臨沂61站日銷量由3噸提高到10.2噸。
愛琢磨的巧勁——上量提效
臨沂9站位于京滬高速臨沂入口處,緊鄰全國第三大物流商品集散地,20多座加油站在此安營,競爭非常激烈。
2009年7月,徐金香調入臨沂9站擔任經理。“只有把服務做細,把管理做精,才能留住客戶提高銷量。”徐金香說。
愛琢磨的徐金香和員工一起摸索出一系列既管用又好記的現場快捷服務法。比如,車輛進站分流成“人”字,車輛就位擺成“田字”,車輛出站寫“一字”,這些加油法使加油效率較以前提高兩倍。
2011年,這個站純槍量達到4萬噸,被集團公司授予“全國十大標桿加油站”稱號。
帶著榮譽,2013年1月,她被調到臨沂7站。這個站銷量在臨沂銷售排名靠后。調離臨沂9站之前,她果斷決定銷掉產假,提前一個月上崗,用兩個月的時間,將這個站的銷量由原來的日均10噸提高到現在的17.2噸,進入臨沂銷售高效站行列。
臨沂65站是一座市區站。宋濤剛剛擔任站經理時,日均銷量僅5.7噸。
“如何提高銷量,是我想得最多的事情。”宋濤說。經過仔細觀察,她要求第一站位員工,在第一時間判斷進站車輛所需油品品號及油箱位置,便于與后方加油員工對接引導車輛,保證車輛一次性停泊到位。由此一來,單車加油時間從5分鐘減少到3分鐘。
執著的闖勁——贏得客戶
“靠山吃山,加油站銷量提升不能總窩在油站,要走出去。”這是臨沂18站經理陳偉納常說的一句話。
2010年8月,臨沂18站開業。陳偉納帶領員工走訪周邊市場,進行客戶用油調查,挖掘潛在客戶,一個月內開發3名機構客戶,月均用油量5噸。
為擴大加油卡銷量,陳偉納一方面鼓勵每位員工對未持卡的顧客開口主動推銷加油卡,一方面讓員工隨身攜帶客戶調查小冊子,了解客戶需求。對于潛在機構客戶,陳偉納還帶著員工登門拜訪,上門辦理加油卡。
在她的帶領下,不到兩年時間,臨沂18站日銷量由3噸增長到16噸。
臨沂20站是一座市區站,柴油銷量一直上不去。這可把說話爽快、辦事干練的站經理徐榮急壞了。“加油站不能有‘瘸腿’,既要賣好汽油,也要賣好柴油。”徐榮說。她果斷開展站外小額配送業務。某加工廠在徐榮的“軟磨硬泡”下開發成功,帶來每月30噸的柴油銷量。
“用心和顧客交流,把顧客服務好,他們不會虧待你。”徐榮的話很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她因為少找顧客1元錢,驅車5公里將錢還給顧客;她面對態度不好的顧客,耐心解釋,化解誤會,贏得顧客信任。在徐榮的影響下,員工從被動服務變為主動服務,日銷量由10.2噸提高到18.5噸,卡銷比由18.5%提高到40%。(記者 楊振宇 譚萍 通訊員 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