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昨日國內期市全線下跌,白銀和黃金跌幅接近2%,菜籽、菜粕、白糖、焦炭、滬銅等跌幅超過1%。受高庫存和全球供應過剩形勢加速的影響,橡膠昨日領跌期市,大跌超過4%,創下自2009年年中以來的新低。
昨日橡膠主力1401合約一開盤就下破18000元/噸,然后一直走低,根本沒有理會上周末國際原油大漲2美元。從資金流向看,資金還是打壓弱勢品種,在銅等工業品下跌的情況下,資金繼續打壓前期弱勢的橡膠,以至于橡膠全天沒有出現像樣的反彈,尾市收于17295/噸,跌幅高達4.42%。
“橡膠跌幅超過4%,有點出人意料,但這也反映出市場對其不看好。”銀河期貨認為,經濟持續不見好轉,工業品跌勢沒有改變,此前市場預測的跟隨原油順勢出現一波反彈也沒有實現。
南華期貨表示,目前大宗商品市場調整尚未結束,短時期內繼續弱勢運行。近期中石化、中石油繼續對合成膠報價下調400-700元/噸的幅度。目前兩大集團合成膠整體的庫存依舊在16萬噸左右的水平,保持在高位。
國內消息方面,雖然近期市場傳出城鎮化政策利好,有消息披露安徽將成為首個城鎮化試點,而首都經濟圈也提上日程,但開工及項目的實施將受到資金緊張的限制,目前央行也在要求地方進行資金存量的盤活。但現貨方面,天然橡膠高庫存的局面難改,國內仍長時間的處于去庫存化的狀態,同時下游工廠在膠價達到低位之后,大單買盤的意向尚未體現。
國際方面,由于東南亞國家在橡膠出口限制的松動等原因,影響著全球橡膠供給過剩情況不斷加劇,截至4月底,已達到前所未有的嚴重地步。業內人士表示,預計全球橡膠將連續3年都出現供大過于求的現象。隨著歐洲國家對中國的輪胎和鞋材的需求降低,中國對橡膠消費的需求也降低,導致橡膠價格持續走低,橡膠出口成為問題。
自去年始橡膠價格持續下跌,作為世界三大橡膠生產國的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聯合出臺了橡膠出口限制來控制橡膠供應。今年以來,橡膠價格會持續走低,市場需求不大是主要原因之一。印尼橡膠協會認為,由于歐洲國家對中國輪胎和特殊網布、TPU鞋底的需求降低,導致作為橡膠產品制造大國的中國需求降低。這些因素一環套一環,最終導致印尼方面建議終止橡膠出口限制的計劃。對于未來3年內的全球橡膠走勢,多數業內人士都持悲觀態度。
在后市操作上,中金期貨認為,7月仍是新膠上市的高峰期,終端需求雖有所好轉,但不足以消化較大的供應端壓力。決策層將更多精力放在經濟結構調整來穩定經濟而非提供更多流動性來支撐經濟增長,地方期望流動性松動落空。昨日大跌后技術上已呈現破位下行態勢,空頭勢力強勁,近期不具備大幅反彈或反轉的條件。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