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對于橡膠產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寒冬”。
開年以來,橡膠價格一路走低,期貨市場從年初的2.7萬元/噸下跌至目前1.6萬多元/噸,跌勢之猛令投資者錯愕不已。
而現貨市場更是低迷,7月9日渤海商品交易所天然橡膠現貨電子盤價格已經跌至1.35萬元/噸,加稅后也僅有1.58萬元/噸;7月11日,云南現貨收購價也創下1.52萬元/噸的最低價。
寒冬并不能很快過去。全球宏觀經濟不景氣,下游需求低迷,并出現供應過剩;近年來國內進口復合膠大量增加,對天然橡膠價格形成沖擊;庫存較大,壓制價格反彈,僅青島保稅區的庫存就多達20萬噸以上等等因素相疊,橡膠飯越發“難吃”。不少膠企開始停產觀望,全球三大產膠大國都在時刻關注橡膠走勢,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期望挽回良好局面,但效果甚微。
當經濟面臨考驗時,就是強者凸現之時。挖掘增長的投資新領域,實現企業的轉型,這個一直以來都在探討的問題,比任一時刻都顯得更為重要,更為緊迫。
海南橡膠認識到,“寒冬”的到來,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經營管理練內功
“在膠價暴跌時,海南橡膠今年的第35號文真可謂是一股暖流,對穩定膠工隊伍,激發生產積極性有了極大的幫助。”這是記者在海南橡膠八一分公司采訪時,總經理呂用峰的一番感慨。
天然橡膠市場價格持續低迷,最直接的影響是膠工收入銳減,生產積極性受挫,橡膠生產經營也面臨挑戰。
為提振膠工信心,本著保生產、保生活、保穩定的宗旨,海南橡膠開始啟動以豐補歉的風險防控機制,決定根據市場價格波動情況,以分段分標準提高橡膠原料收購價格的方式,對承包戶實行補貼。
面對如此的膠價寒流,海南橡膠上下樹立了“過冬”的思想。為降低綜合成本,海南橡膠集團在2010年推行即時結算的基礎上繼續嘗試更加流暢、更加透明的收購結算體系。
在金江分公司,原有的200多個收膠點經過改革減少到了現在的43個,取消了中心轉運站環節,以作業區為結算單位,實現了由收膠站到膠廠的“點對點”直接收購。僅簡化中間環節這一項,累積為分公司節省近百萬元的二次運輸費和管理費。
在除去中心轉運環節后,該分公司將找運膠車、洗運膠車的工作交由作業區的干部負責。據該分公司南茂工作站站長鄒太國介紹,一部車一天可以洗出約80斤膠水,一個月累計下來就能有近萬元的收入。
此舉還得到了膠工們的一致贊許,他們能自行將膠水運到收膠站,當場測含,當場開票,當場結算。整個收購結算流程公開、透明,提高了公信力。
此外,為削減不必要的開支,海南橡膠嚴格控制非生產性人員,將富余人員適度分流到收膠隊伍中去,擴大收膠隊伍,增強資源控制能力。同時,壓縮“三公”經費,將會議盡量通過電話及文件方式傳達,能在一起開的會議,盡量合在一起開,既減少了公車、招待方面的支出,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年前6個月,公司的會議、車輛及接待費用整體下降44%。
勒緊腰帶過日子,只是解決眼前的困境。海南橡膠領導班子和廣大員工充分認識到,面對當前企業面臨的各種挑戰,要做好“過冬”的思想準備。既要堅定發展的信心,又要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和危機感;既要抓住機遇繼續謀求企業更大發展,又要在“冬季”苦練內功,強身健體。
“按照現代企業要求,結合海南橡膠實際,我們確立了“三個轉變”戰略。即企業從傳統生產型向現代經營型轉變、從資源擁有型向資源控制型轉變,產品由低端、相對單一向高端、差異化轉變。”海南橡膠集團市場營銷部副總經理黃燕說,海南橡膠企業,包括海南橡膠集團在內,傳統的銷售模式是通過貿易商銷售,每次橡膠價格下跌,銷售商就會停止收購,導致加工廠橡膠滯銷。
依照訂單農業的做法,海南橡膠開始嘗試“訂單橡膠”。為擺脫價賤傷農,海南橡膠集團改變過去先生產后銷售的模式,直接與終端用戶對接,把用戶的需求掌握在手,然后據此對產品加工比例進行調節,快速轉換,使加工品種實現了終端客戶定制化。
“終端客戶定制化,讓海膠集團吸引了許多高端客戶,他們對橡膠產品的性能有他們自己的標準,直接對接終端客戶后,就可以按照他們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生產,這樣可以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價格也相對較高。”海南橡膠集團加工管理部常務副總經理陳祖敬說,去年,為日本普利司通公司生產的橡膠產品就比市場價格高出900元/噸,1.6萬噸就是1440萬元。據悉,今年普利司通公司又加大了對海南橡膠集團天然橡膠的訂貨量,從2012年的1.6萬噸,提高到今年的2萬噸。
資源控制強筋骨
有糧在手心不慌。作為一個資源型企業,擁有資源不如能控制資源。
今年,當海南許多地方民營膠加工廠還在為去年的庫存發愁,為今年盈利極少甚至虧損愁眉不展,決定少收膠,甚至不再收膠的時候。海南橡膠逆勢而行,接住了白沙黎族自治縣政府拋來的收購加工民營膠的橄欖枝。白沙黎族自治縣政府希望通過海南橡膠的產業化優勢,發揮龍頭企業帶頭作用,引導白沙地區膠農從生膠片原料向鮮膠乳原料轉變。
大家認識到:冬天也是資源優化、萬物優勝劣汰的季節!把握住這次機會的海南橡膠繼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采取快進快出的策略,把老百姓的膠水及時收上來,同時加快資金周轉,盡快將初加工產品銷往市場,保證了民營膠市場的穩定。這對海南橡膠收購民營橡膠及控制資源戰略,應該說是一次重大機遇。
海南橡膠之所以能迎難而上,就在于海南橡膠上市后,融資能力增強了,資金相對充裕了,是上市公司中負債率較低的企業。雄厚的資金,不僅為海南橡膠逐步提高員工收入水平打下了基礎,而且為公司走出去,實施戰略擴張提供了有力支撐。在管理好本土353萬畝的膠園,控制好本島橡膠資源的基礎上,海南橡膠已將資源控制的觸角伸向了島外,甚至國外,一步步鋪開了控制橡膠資源的大網。
壯大島外資源控制力。海南橡膠集團設立了上海龍橡公司、新加坡發展公司,全面鋪建了自己的營銷網絡,初步形成了公司大營銷格局。云南海膠通過控股、承包、租賃等形式,靈活機動開展橡膠收購業務,目前已控制了西雙版納州、普洱6家加工廠,總產能達7萬噸。去年累計收購、銷售橡膠近10萬噸,控制了云南橡膠資源近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而且規模還在進一步擴大。
收購R1。2012年,海南橡膠與農墾集團共同出資收購新加坡R1公司75%股權。公司與R1公司天然橡膠貿易總量超過120萬噸,占到了全球天然橡膠消費量的12%。參股R1后,實現了海南橡膠資源和貿易資源的強強聯合,為海南橡膠國際化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公司對國際天然橡膠中的語話權、影響力和競爭力大大增強。
走進非洲。今年6月29日,塞拉里昂總統科羅馬親抵三亞參加了由海南橡膠與江蘇建工、中海國際三方出資,塞方出土地,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在塞國建設規模為150萬畝的天然橡膠種植加工項目和50萬畝水稻種植加工項目的簽約儀式。
產品加工增力道
由于國際旅游島戰略的實施,在海南擴大橡膠種植面積,潛力已經很小。業內已認識到,應充分挖掘天然橡膠生產潛力,走科技興膠之路。
7月12日,10公斤濃縮乳膠樣品,從海南寄往山東,這是海南橡膠叩開避孕套行業大門的一個希望。
“這批樣品,如果生產出的避孕套質量好,對國產橡膠來說,是一次大的突破。”海南橡膠集團科技研發中心副總經理白先權博士說,生產避孕套所需的濃縮乳膠,質量要求高,屬于高端制品,每年需求量有數萬噸,但一直都是依靠國外進口。
據介紹,公司的濃縮膠乳,可替代部分進口膠,用于制造探空氣球、乳膠絲、醫用手套等高端的乳膠制品。“美聯牌”濃縮天然膠乳被評為海南省名牌產品。海南橡膠集團還開發了抗老、抗氧等性能都很高的航空輪胎標準膠,用于高鐵、高檔汽車減震制品的高彈減震膠等。
經過60多年的奮斗,海南農墾在橡膠產業上已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成果。在管、養、割、加工等環節綜合管理技術方面,海南橡膠集團處于全球領先水平,有多項成果獲得海南省、國家農業部乃至全國多類型科技進步獎。海南橡膠的形象已經從一個傳統的農業生產企業向一個種植、加工、收購、貿易全產業鏈、具有全球戰略眼光的現代企業轉變。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