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盛夏,驕陽似火。王玉坤站在距離吉林油田長春采油廠廠部100多公里的采油二隊3號井組中,汗水正一滴滴從他的臉上淌下來。
2011年5月,王玉坤主動請纓,承包了采油廠最為偏遠且面積達10多平方公里的大井組。3號井組共有油水井43口,一圈巡井下來,要兩個多小時。
面對繁重的工作量,王玉坤處處留心,琢磨如何能夠干得好、干得巧。為提高巡井效率,他自費購置了摩托車。為保證每口井、每臺設備正常運轉,他每天隨身攜帶三件“寶貝”:扳手、記錄本和電流表,夏季還要帶著鐵鍬和鋤頭。無論走到哪里,他都習慣性地用扳手敲敲管線連接處,隨手擰緊松動的螺絲,用電流表測一下抽油機的負荷,及時發現問題,并將疑難問題和建議記錄在筆記本上。
在3號井組的管理過程中,王玉坤很快就對每口井的自然情況、生產能力以及存在問題了如指掌。2011年6月,王玉坤提出對7—1和3—1兩個地下注采井組進行調剖的建議,被長春采油廠技術部門采納后,實現日增油4.5噸,全年增油220噸,創效66萬元。
8—1井是口長停井,2009年以來一直停產。王玉坤通過錄取井口壓力和分析周圍油水井的情況,提出復蘇這口長停井的建議。2012年2月,8—1井恢復生產,日產油1.1噸,截至目前已累計生產原油290噸,創效87萬元。
王玉坤還針對每口油井的生產狀況,制作單井管理明細卡,詳細記錄日產量、摻輸溫度等參數。只要油井出現異常,他都能快速找出問題并及時解決。為方便資料填寫,王玉坤還繪制了摻輸計量周期表、注水調控分解表等,提高了資料填寫速度。
王玉坤在巡井、維護設備、填寫報表、平整井場等方面從來沒有走過捷徑。這些工作說起來簡單,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堅持下來并不容易,考驗的是他的耐心、細心和毅力。
2011年春節前夕,廠領導聽取了王玉坤關于標準井及標準班組建設情況的匯報,大為贊賞,決定以他打造標準井和標準化井場為開端,圍繞井筒、采油樹、抽油機、井場和計量5個關鍵節點、62個考核點,在全廠范圍開展標準化井場、標準化班組以及標準化站隊系列創建活動。
王玉坤用他的聰明才智和辛勤付出換來了收獲。2011年以來,他先后獲得長春采油廠技能大賽采油組第一名、廠優秀操作員等榮譽。王玉坤成了廠里名副其實的崗位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