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農藥市場異常火爆,為應對需求日益增長的趨勢,各企業不斷增加新建廠房擴大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圖為南通江山農藥股份有限公司IDA路線草甘膦生產線裝置。
今年上半年,我國農藥市場異常活躍。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1~6月我國累計生產化學農藥163.5萬噸(折純,下同),比2012年同期上調4.94%。其中,殺菌劑和除草劑都呈兩位數增長,增幅分別為10.6%和15.3%,產量分別為8.60萬噸和91.43萬噸。在國內,環保核查、百草枯水劑限制應用、吡啶反傾銷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接連出臺;國際上,國外產能不足,中國農藥影響力增加。這些方面共同推進中國農藥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可以預見,2013年將是近年難遇的“農藥大年”。
政策頻出引爆市場
2013年1~6月份,我國共出口農藥60.53萬噸,同比增長27.9%;出口金額達到19.69億美元,增幅為33.0%。其中,除草劑出口量和金額均保持大幅增長,增幅分別達到34.7%和45.6%;殺蟲劑出口量為11.66萬噸,金額達到4.54億美元;殺菌劑出口量下降0.5%,出口額小幅增長7.5%。
北京貝斯投資證券分析師李智剛分析認為,農藥行業的景氣度從年初就開始了,主要原因還是中游產品價格出現明顯反彈,最典型的就是草甘膦這類產品。由于價格持續上漲,江山股份、揚農化工、新安股份、沙隆達A等擁有草甘膦生產能力的上市公司紛紛被投資者看好。
從主要品種來看,今年的農藥市場可以歸結為:除草劑一日千里,殺蟲劑穩中下滑,殺菌劑應時增長。從去年開始,三個政策規定的發布,對中國農藥生產企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第一,環保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環保核查工作的通知》。這是行業內的一次自律行為,環保部和各地環保廳局將從2013~2015年專門針對國內草甘膦(雙甘膦)生產企業展開嚴厲的環保核查,行業內中小企業開工進一步受到嚴厲限制。據環保部污染防治司王曉密介紹,草甘膦環保核查是水到渠成的,之前通過對檸檬酸、稀土行業實施環保核查后,行業環保水平得到提高,得到相關部門的認可,因此對草甘膦行業的環保核查未來成果可期。
第二,1月初,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經過評估,認為新煙堿類殺蟲劑對蜜蜂等存有風險。5月末,歐委會做出最終決定,將對3種新煙堿類殺蟲劑噻蟲胺、吡蟲啉和噻蟲嗪實施為期兩年的限用禁令,這可能也是促使5月下旬吡蟲啉價格下降的原因之一。緊接著,巴西、加拿大、中國等國陸續開展新煙堿類農藥風險評估。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調研人員表示,歐盟限用吡蟲啉、噻蟲嗪和噻蟲胺等3種市場最為火爆的品種,限用因素是否帶有貿易保護色彩,目前尚不得而知。新煙堿類殺蟲劑是中國目前糧食作物、蔬菜和水果上使用最廣泛的品種,生產企業和登記產品數量相對較多,在出口農產品上使用較為普遍,歐盟的限用政策將對中國的農藥和農產品行業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第三,去年9月,商務部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日本和印度的進口吡啶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今年5月27日,商務部作出初步裁定,被調查產品存在傾銷,決定自5月28日起,經營者在進口原產日本和印度的吡啶時,應依據各公司的傾銷幅度向海關部門提供相應的保證金。吡啶價格上漲帶動以吡啶為原料的農藥行情看漲。今年1~3月紅太陽已實現營業收入14.49億元,同比去年一季度的13.94億元,上漲了3.91%,市場狀況和公司生產經營情況良好。
南京紅太陽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夏曙告訴記者,吡啶為公司全資子公司安徽國星和南京生化的主要產品,此次反傾銷立案調查初裁結果有利于促進兩家企業吡啶產業的良性運營,對公司業績將產生積極影響。
三項政策中,前兩個政策都是出于對環保以及有益生物的保護,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重視。而第二件事的發生,讓我們不禁想起了“氟蟲腈禁用事件”所帶來的連鎖反應。拜耳專利產品氟蟲腈在專利到期之前,歐盟就突然宣布限制使用氟蟲腈類產品,當時中國很多企業已經取得氟蟲腈生產許可和登記證,可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很多企業投入的大量資金都打了水漂。
近年來,種子處理劑逐漸成為農藥市場“寵兒”,以每年10%以上速度增長,國內企業紛紛進軍種子處理劑行業。圖為青島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人員正在做小麥種衣劑對照實驗。
除草市場全線飄紅
今年上半年,除草劑行業發展迅猛,草甘膦、百草枯等重點產品價格上漲過快,對制劑企業以及下游市場造成極大的恐慌。
全球草甘膦最大供應商孟山都受制于上游原料影響,產能急劇縮減。從季節性因素來講,9月至次年6月是草甘膦需求的旺季,孟山都供應鏈對需求影響又有所減弱。在國內外形勢的共同促進下,草甘膦想不火都難。
高效植保技術成為近年來植保發展的新方向。圖為北京市專業化統防統治人員操作農機進行有害生物防控。
草甘膦是所有出口農藥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品種,占農藥出口金額的20%以上。據統計,中國目前有草甘膦生產企業約200家,總產能超過100萬噸,去年產量40萬噸,約占世界總產量的50%。2013年上半年草甘膦出口量已經接近去年的全年水平,而且增勢不減,而在草甘膦的進口方面,上半年出現小幅雙減,進口數量為0.88萬噸,同比下降18.88%;進口金額0.24億美元,同比下降17.88%。同時,草甘膦由去年的4562美元(噸價,下同)增長到5390美元,草甘膦出口實現“雙增”。
作為全球第二大除草劑品種,百草枯也是從去年開始就被熱炒。但是農業部出臺規定,自2014年7月1日起,撤銷百草枯水劑登記和生產許可、停止生產;2016年7月1日停止水劑在國內銷售和使用。這意味著2016年以后,百草枯在市場上唯一大規模商業化的劑型——水劑將在中國市場消失。
但是業內普遍認為,國內禁用百草枯水劑對百草枯產業影響不大,全球百草枯需求增加量要遠大于國內市場受限量,百草枯出口市場的增長將會彌補國內水劑市場的降低。另一方面,百草枯新劑型的推廣和研發將再次推動百草枯行業發展。目前,山東綠霸已經搶先注冊了一個百草枯顆粒劑型,而包括紅太陽在內的其他大型百草枯企業目前也已經具備了生產顆粒劑的能力,未來將視市場情況擇機推出。
目前,百草枯價格仍然保持溫和上漲。42%百草枯母液主流報價上調至2.2~2.4萬元,實際成交價略有提升至2.3~2.35萬元,較去年同期每噸1.5萬元左右的價格,上漲幅度超過47%。據統計,國內百草枯實際供應能力不到7萬噸,預計2013年消費量為6.6萬噸,已經接近國內的最大供應能力,所以全年的供應緊張是大概率的情況。未來百草枯價格將保持增長,這主要是因為:第一,百草枯性能優異,目前尚無完全替代的品種;第二,保護性耕作的推廣加強了全球農業對滅生性除草劑的依賴;第三,由于國內消費量占產量比重較小,未來顆粒劑等劑型有望大規模推廣,國內禁用百草枯水劑對行業整體需求的影響較小;第四,吡啶反傾銷法案自2013年5月28日公布后,吡啶產品價格暴漲1萬元/噸,這大大超過了下游百草枯工廠的心理承受能力,百草枯價格將隨之上漲;第五,百草枯供需關系極為脆弱,草甘膦供應緊張的制約,可能有部分企業將目標轉向百草枯行業,這也會帶動百草枯價格上漲。
受原油價格上漲影響,生物乙醇受到青睞,其上游產品玉米需求量增加,玉米除草劑用藥市場增長迅速。玉米除草劑近年來收到重視,中國玉米種植面積年均增加2%,2013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預計增長4.1%,成為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農作物。目前國內玉米田除草劑以乙草胺、莠去津、百草枯、煙嘧磺隆、2,4-D丁酯等10余種產品為主。玉米田除草劑用量提升,將對整個除草劑行業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其他品種平穩運行
低碳環保、綠色發展逐漸成為未來農藥行業發展趨勢。圖為甘肅華實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在操作甲霜靈懸浮劑灌裝設備。
與除草劑火爆的場面略有不同,殺蟲劑和殺菌劑市場上半年表現只能說是中規中矩。國家統計局數字顯示,1~6月份國內殺菌劑產量達8.60萬噸,增幅達10.6%;而殺蟲劑的產量為34.68萬噸,同比下降了7.8%,占農藥總產量的22.2%。殺菌劑產量的增長首先受到供求關系的制約,需求增加迫使生產增長。另一方面,今年全球氣象條件有利于病害的發生,殺菌劑的用量自然增長很多。但是從當前情況來看,從六月底開始,國內蟲害發生較為嚴重,下半年殺蟲劑產量增長將在情理之中。
同時歐盟限用新煙堿類農藥對農藥發展也影響很大,新煙堿類農藥在全球殺蟲劑銷量中約占到五分之一的份額,突然的禁限用令讓眾多生產企業措手不及,而中國生產的原藥是國內以及國際主要供應商。歐洲市場新煙堿類農藥大門將關閉兩年,各國企業將會加強對非歐盟地區市場的爭奪,這樣更會引起各國環保部門和政府部門的關注,對新煙堿類產品發展起到非常大的制約作用。這些可能對下半年新煙堿類殺蟲劑市場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反觀新煙堿殺蟲劑在防蟲效果上的優異表現,其需求量不會下降太多,甚至會有少量增長。
每年第一季度是殺蟲劑采購淡季,導致吡蟲啉、毒死蜱等主要產品從年初開始價格一度下降。直至四月份,各制劑企業才紛紛開始采購原藥進行生產。同時受到原材料價格和企業開工率不足的影響,市場吡蟲啉供應一度告急,國內、外訂單都因為無貨而無法下單,廠家供貨量緊縮,吡蟲啉開始有漲價苗頭。吡蟲啉價格從年初14.8萬元,一路攀升,至4月份,價格一度虛高至18萬元才開始有所回落,預計在后期價格將回歸正常水平。
自2月底上海中國國際農用化學品及植保展覽會之后,毒死蜱就開始進入采購商的視野。毒死蜱生產企業咬緊牙關,前期將毒死蜱價格繃緊,沒有降價,所以毒死蜱產能在展會上也一下釋放出來,使毒死蜱市場展開了囤貨與漲價的競爭。展會開始之前,毒死蜱原藥價格開始還相對穩定;但展會一過,市場上傳出毒死蜱貨源緊張的消息,各路貨源被搶一空,價格開始上漲。之后就是原藥生產企業和制劑企業展開心里博弈,但是受制于制劑市場需求增加,所以毒死蜱價格上漲勢在必行,最終每噸上漲0.4萬元左右,漲至4.1萬元附近后,開始穩定。
去年由于限制使用阿維菌素油膏生產制劑,阿維菌素和甲維鹽價格一路攀高。從今年二月份開始,其原藥價格也小幅上漲,而且交貨一度困難,市場上難有成噸交易。供貨緊張更是造成了制劑企業的需求欲望和哄搶勢頭,一度造成企業無法滿足訂單,但貿易商手中卻有大量貨源。這一奇怪現象可能也預示了農藥市場正在悄然生變,原藥供應由企業轉由大貿易商供應為主導。
殺菌劑市場今年表現要好于往年,但是預計市場缺乏后勁。目前,代森錳鋅、苯醚甲環唑、戊唑醇、丙環唑、嘧菌酯等大宗殺菌劑市場均表現低迷。中國農藥企業生產的殺菌劑很難占領高端市場,上半年殺菌劑進口量增加12.42%,所以大部分企業將銷售目標轉向國外。上半年,國內企業出口殺菌劑數量增長了65.42%。然而國際采購制劑不受國內原藥價格的影響,所以上半年殺菌劑原藥價格盡管有時有小幅上漲,但上漲幅度很小。如苯醚甲環唑這類安全性高、應用范圍廣的殺菌劑,在今年上半年也表現低迷,每噸價格維持在16萬元左右,最高漲幅沒有超過1000元,對于這類明星產品來說,可謂黯淡無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民眾環保意識、食品安全意識不斷增強,生物農藥發展將步入上升期。國內很多企業開始啟動生物農藥研究,并積極向國內科研院所尋求合作。國際上,以先正達、拜耳、巴斯夫為首的跨國農藥巨頭也紛紛并購生物農藥企業,增強公司生物農藥版塊。
隨著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企業開始注重從管理要效益,加快工廠自動化進程,特別是耗費人力較多的包裝流水線逐漸自動化,大大節省人力成本。圖為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自動包裝流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