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園區內氯堿企業聯產的氯化石蠟生產模式被業內人士寄予厚望。圖為一家位于化工園區的氯化石蠟企業的原料管道。(張保臣 攝)
盡管我國氯化石蠟行業產能增速逐年遞增,但面對下游需求增速較緩的局面,行業整體開工率并不理想,僅保持在7成左右。因此,國內氯化石蠟行業急需優化轉型。行業的出路在哪里?在9月底由中國氯堿工業協會主辦、中國氯堿網承辦的中國氯化石蠟行業發展論壇上,借助生產模式的調整來推動行業結構轉型成為主要議題。
目前,國內氯化石蠟企業生產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氯堿企業配套生產模式,采取這種模式的企業在國內有10余家;另一種是非氯堿企業配套生產模式,即獨立的氯化石蠟企業生產模式,采取這類模式的企業占到大多數。
面對當前行業產能過剩的局面和尚不明朗的市場形勢,一種新的模式正在興起,那就是園區合作模式。而這種模式也被業內專家寄予厚望。
氯堿配套模式較難復制
作為耗氯產品之一,氯化石蠟是石蠟烴的氯化衍生物,具有低揮發性、阻燃、電絕緣性良好、價廉等優點,可用作阻燃劑和聚氯乙烯增塑劑,廣泛用于生產電纜料、地板料、軟管、人造革、橡膠等制品以及涂料、潤滑油等領域。
在我國增塑劑系列中,氯化石蠟產量占第三位,僅次于DOP、DBP。我國氯化石蠟產品種類主要根據含氯量不同來劃分,目前主要分為氯化石蠟-42、氯化石蠟-52、氯化石蠟-70等品種。
據中國氯堿網不完全統計(部分生產不正規的作坊式企業未統計在列),目前我國氯化石蠟生產企業有100余家,企業的類型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氯堿企業自身配套的氯化石蠟企業(實際上就是氯堿企業的部分裝置),另一種是需要外購氯氣生產氯化石蠟的企業。
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張培超介紹說,為更好的解決氯堿平衡問題,部分氯堿企業建有耗氯產品生產裝置。其中,耗氯量相對較高且工藝并不復雜的氯化石蠟,就成為國內氯堿企業選擇的重要耗氯產品之一。
近年來氯堿行業擴張迅速,使得大量的液氯資源難以被有效消耗。受此影響,陸續有氯堿企業新建或擴建氯化石蠟生產裝置,使得氯化石蠟行業與氯堿行業的配套度穩中有升。“這就是所謂的氯堿企業配套生產模式。當前,國內典型的配套型氯化石蠟企業主要有山東魯西化工公司、寧波鎮洋化工公司、福建龍巖龍化集團、河南濟源方升化工公司、湖南衡陽建滔化工公司等10余家。”張培超告訴記者。
記者從中國氯堿網了解到,近幾年,盡管受國內外經濟大環境欠佳的影響,我國氯化石蠟市場相對較為低迷,但行業整體發展勢頭依舊迅猛,總產能增速較快,特別是氯化石蠟-52。截至2012年底,國內氯化石蠟總產能已達140萬噸/年以上。預計2013年底氯化石蠟總產能將達160萬噸/年,同比增長14.3%。
隨著我國氯化石蠟行業產能增速逐年遞增,產能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面對下游需求增速較緩的局面,行業整體開工率并不理想,僅在7成左右。因此,從目前國內氯化石蠟企業的生產模式來看,氯堿企業配套生產模式的優勢比較突出。
一方面是成本優勢。因為······
詳細內容請見特供信息及決策大參考(ipa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