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工信部會同國土資源部、國資委等有關部門及全國12個稀土主產區的主管機構在北京召開了組建大型稀土企業集團專題會議。此次會議傳遞透露的信息表明,我國稀土行業兼并重組已經取得積極進展,稀土大集團時代已經初露端倪。其實,早在2011年5月,國務院就曾發布《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國22條”),要求積極推進稀土行業兼并重組,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那么,兩年多來,我國稀土行業兼并重組的進展如何?當前整合還存在哪些問題?政府和企業下一步將如何推進這一工作?記者就此進行了調研采訪。
“1+5”主導格局初現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研究提出了組建若干家大型稀土集團的方案。兩年多來,稀土行業兼并重組的進展情況良好,按市場優勝劣汰規律,當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包鋼集團、中國五礦、中鋁公司、廣東稀土、贛州稀土和廈門鎢業等6家企業為主導的行業發展格局,重點企業已控制全國約99%的稀土資源,礦產品和冶煉分離生產能力分別占到全國的81%和61.5%,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行業總體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
內蒙古科技大學稀土學院院長張胤介紹說,工信部牽頭提出的“1+5”格局,即1北5南。“1北”是指圍繞包鋼集團形成的北方稀土集團,“5南”即以兩大央企五礦、中鋁,三家地方企業廣晟有色、贛州稀土、廈門鎢業分別組建的區域性稀土集團。以上企業幾乎覆蓋了內蒙古、江西、廣東、福建、湖南、廣西、云南等絕大多數稀土產地,資源上實現了絕對的控制。
而在稀土大集團組建過程中,我國稀土行業的產業格局也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整合重組之前,我國稀土行業長期處于布局小散亂、低水平過度重復建設、產業集中度低、業內惡性競爭慘烈的狀態。因此,盡管我國為全球市場供應了90%以上的稀土資源,但是依舊不能掌握國際定價權。常常發生的亂象是,國外公司拿一個訂單合同向國內多家企業詢價,導致企業間競相壓價,嚴重削弱了我國稀土行業的資源競爭力。”張胤這樣告訴記者。
“以稀土上游企業為例,國內共有近130家企業,折合稀土氧化物年產能超過30萬噸,遠遠大于每年約15萬噸的世界總需求量。”張胤表示,“因此,加快企業整合、提高產業集中度是唯一的出路。可喜的是,2011年以來,我國稀土行業、市場、政策等均發生重大的轉變,尤其是‘國22條’出臺之后,稀土行業整合重組獲得突破性進展,產業格局也因此發生重大變化。”
張胤分析認為,國家的整合重組方案意在提高行業集中度,實現以大企業為主導的稀土產業格局,構建資源有序開發、保護生態環境、完善產業鏈條的稀土產業發展格局,并真正改變多年來稀土小散亂的狀況。而從地方層面看,過去的3年內,內蒙古、江西、福建、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地區性的稀土產業集團,產業集中度初步得到提高,為組建大型稀土企業集團奠定了基礎。
整合之路任重道遠
“盡管六大稀土集團組建名單塵埃落定,但后續整合之路依舊任重道遠。可以預見,這幾大集團的兼并重組歷程仍將十分艱難。即使是在企業所在省區內的整合也不會順風順水,更何況要跨地區、跨所有制并購,這涉及多方利益博弈,還有資源配置、資產補償、人員安置等諸多社會問題需要協調平衡解決。”原國務院稀土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資深稀土專家熊家齊在與記者交談時話語中透著一絲憂慮。
熊家齊說:“稀土雖是一個小行業,全國的稀土產值也不過千億元左右,但是稀土行業現狀十分復雜。我們必須認識到,稀土行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直到現在還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受利益驅動影響,非法開采、違規生產和污染環境問題還比較普遍;地方保護主義比較嚴重;國家有關稀土行業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實施整合重組是一個攻堅克難的過程。”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與熊家齊持有相同觀點的業內人士不在少數。四川省一位不愿署名的稀土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四川是我國稀土主產區之一,境內輕稀土儲量僅次于內蒙古包頭市。而下一步,六大集團想要整合四川省稀土企業絕非易事。四川省至今也未出臺政府層面的稀土整合方案,只是在去年8月,由四川省經信委發布了《四川省釩鈦鋼鐵及稀土產業2013年度工作計劃》。該文件顯示,要推動由四川江銅稀土、四川礦業投資、四川漢鑫、冕寧礦業、樂山盛和、樂山銳豐采選和冶煉分離企業共同出資組建攀西輕稀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加快發展高端應用產品。
這位負責人還向記者坦言:“稀土企業整合錯綜復雜,四川省稀土企業整合還是一個未知數,不僅僅是大集團出錢而已那么簡單,重點是要破除地方保護主義。一方面,稅收是地方政府阻礙跨省區、跨區域整合的關鍵因素,當地政府部門為了保留稅收,不愿意讓所在地的企業被外省或同省不同地區的企業并購;另一方面,整合還涉及土地、礦山、林權、搬遷、人員安置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尤其是分散在各地的小稀土礦山、小分離廠能否真正關停,只有基層政府掌握情況,需要做通地方政府的工作。此外,省級政府都希望自力更生集合本省企業力量,對轄區內企業進行整合,自謀發展,無意與省外央企合作,不愿意放棄本省的資源優勢。眼下許多大集團都在爭奪四川的稀土資源,但四川境內有樂山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樂山盛和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整合將波及大量不同股東投資者的利益,任何企業要進行整合其難度可想而知。”
“即使是同在一個省區的稀土企業整合也很困難,如果沒有從上到下各級政府的不斷發力,還有補償資金的支持,兼并重組和關停工作可以說是天方夜譚。”內蒙古華誼稀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耀斌說,“如果得不到地方政府全力支持,就算大集團借助政策力量實現了整合,也很可能面臨掣肘繁多、整而不合的局面。”
胡耀斌舉例說,包鋼稀土雖然擁有控制地方上游稀土原料資源無可比擬的突出優勢,加之內蒙古各級政府制定并下發指導文件,但其在整合重組區內其他稀土企業時還是遇到了極大的阻力,整合方案多次變更,又多次延遲整合完成時間。
據介紹,包鋼稀土耗時一年仍未如期完成對上游企業的重組。2012年12月27日,包鋼稀土與內蒙古12家上游稀土企業及股東分別簽署了《稀土上游企業整合重組框架協議》。協議約定,12家企業及其股東同意無償向包鋼稀土轉讓本企業51%的股權。歷時一年之后,2013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股東包鋼(集團)公司在包頭市與內蒙古自治區內的9家稀土上游企業及股東分別簽署了《整合重組協議》,重組企業數量已由12家變為9家,其余3家沒有簽署正式協議。
“包鋼稀土遇到的整合阻力主要來自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不同所有制的沖突,被兼并企業和被關停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他們對有關機構對自己企業的資產評估提出質疑,認為估價太低。經過長時間的討價還價,關停整合才勉強告一段落。”胡耀斌說。
記者了解到,此次工信部公布獲得國家政策支持的六大稀土集團,未來將主要擔當起整合本區域內稀土企業和優化資源的重任,包括整合區域內較為散亂的稀土分離企業,同時也要按照產業政策進行淘汰落后產能和生態環境治理。雖然擁有稀土資源的省區部分已形成整合主體,但廣西、四川、湖南等省區仍有許多資源和企業有待開發及整合。
變“讓我重組”為“我要重組”
盡管稀土行業兼并重組工作道路漫長,但業內專家在采訪中都認為,“1+5”大集團主導格局已是大勢所趨,國家下一步將重點支持這六大企業再次推進整合兼并,組建大型稀土企業集團。此外,在治理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稀土領域的產能也將面臨重新分配。當前,貫徹落實稀土“國22條”的工作已經進入攻堅階段,加快調整產業政策和規范行業管理工作十分緊迫。
張胤、熊家齊、胡耀斌等眾多業內人士表示,大型稀土企業集團的建立,能夠切實提升行業產業集中度,低價傾銷、濫采濫挖、走私銷售等現象將有望得到根治。中小企業落后產能的退出,也能夠扭轉整個行業的生態格局,有利于穩定稀土價格,我國稀土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國際話語權也會大幅提高。
就下一步國家將如何推進稀土行業兼并重組整合工作,蘇波表示,總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國22條”提出的工作任務,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以企業為主體,多元投資,市場化運作;發揮好政府作用,綜合運用經濟、技術、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掃除體制機制障礙,因勢利導促進兼并重組,形成對企業既有內在激勵約束、又有外在監管問責的政策體系,推動兼并重組由“讓我重組”向“我要重組”轉變。
蘇波同時指出了下一步稀土行業大集團兼并重組的主要措施。首先,兼并重組工作必須明確政府、企業和部門的責任。地方政府要建立協調機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統一規劃本地區兼并重組工作。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堅決打擊稀土非法開采、生產和流通行為。其次,協調企業關閉、轉產,人員安置,維護社會穩定等重大問題,支持中央企業和其他集團開展跨地區兼并重組工作。牽頭企業要認真落實整合工作,承擔企業整合、職工安置、債務處置、資金補償等責任。再次,明確股權關系,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嚴格執行國家各項管理制度,與其他集團共同維護市場秩序和行業整體利益。國務院有關部門將堅決打擊非法開采、生產等行為,保護資源和環境,落實支持政策,加強法制建設,為兼并重組和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
蘇波強調,下一步國家還將加強稀土行業的管理工作。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法規制度和監管體系,盡快修改完善《稀有金屬管理條例(草案)》,爭取盡快出臺;二是深入開展稀土行業專項整治工作,將打擊稀土非法開采、生產和流通工作常態化;三是積極促進行業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四是大型稀土企業集團要在執行國家政策規定、維護市場秩序、發展高端應用產業等方面發揮表率作用,為稀土行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業內專家還建議,一方面,大集團在兼并重組過程中,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對中小民企、個人投資者的退出機制,中小企業也要順勢而為,將“讓我重組”變身為“我要重組”,以此為契機轉型升級;另一方面,隨著全球科技進步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未來較長一段時間,稀土消費量還將繼續增長,尤其是中重稀土的供應將日趨緊張。作為稀土供應大國,我國大企業集團格局形成之后,國家需要通過宏觀調控,既不能形成稀土產品過量供應,造成價格大幅下降,也不能對資源豐富的輕稀土生產過度控制,丟失市場,以保持我國稀土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江西部分企業在稀土深加工技術方面處于行業領先地位。2013年10月,國內一些稀土企業廠商考察參觀江西一家稀土磁性材料公司。 (本報記者 呼躍軍 攝 )
為推進大型稀土集團的組建,2013年7月5日,贛州稀土集團有限公司與龍南龍釔重稀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贛州市正式簽訂并購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