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萬家企業節能目標考核“未完成”企業情況分析(上)
我國節能減排形勢日趨嚴峻。 (CFP供圖)
編者按 國家發改委日前公布了2012年萬家企業節能目標責任考核結果。公布的企業共16078家,2012年參加考核企業14542家。參加考核企業中,3760家考核結果為“超額完成”等級,占25.9%;7327家考核結果為“完成”等級,占50.4%;2078家考核結果為“基本完成”等級,占14.3%;1377家考核結果為“未完成”等級,占9.5%。
在這份“未完成”名單中,有不少石油和化工企業的名字,其中不乏行業領頭羊,包括大型央企、世界知名外企等。據統計,有218家石油和化工企業出現在“未完成”名單中,占1377家“未完成”企業數量的15.8%。那么這些企業為什么會“上榜”?企業對此有何回應?記者就此對“未完成”企業和相關部門進行了采訪調查。
名單掃描: 業內巨頭赫然在列
●各類企業均有
●西部企業居多
根據“萬家企業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指標及評分標準”要求,考核指標第一項也是關鍵項,是節能目標。考核內容為“十二五”節能量進度。此項分值為40分,并且是“一票”否決項指標。按5年節能量指標,逐年完成20%,累計計算。2012年當年實際完成節能量應達到節能量進度目標,且累計不得低于40%;如未達到,不得分,并且直接考核為未完成等級。
記者對本次發改委公布的名單進行了粗略統計,顯示有218家化工企業屬考核為“未完成”,約占全部“未完成”企業15.8%。
在這218家企業中,國內企業200家,外資企業12家,合資企業6家。在國內企業中,中央企業下屬企業共16家,占考核“未完成”等級化工企業的7.3%,中石油、中石化、中國化工集團等央企巨頭都有下屬子公司榜上有名。在外資企業中,像殼牌、??松梨?、贏創、諾維信、寶潔等一些業內巨頭,也均有下屬公司榜上有名。
再從地區分布來看,東部省份完成情況普遍好于中西部省份。其中,寧夏未完成考核企業最多,共有29家企業上榜。山西、內蒙古、浙江和江蘇分列其后,分別有28、14、13和12家企業上榜。有些能源大省則被局部地區拖了后腿,比如陜西省2012年共有11家企業未完成節能指標,其中有7家企業集中在神木縣,該縣坐擁豐富的煤炭資源,2012年全縣產值突破千億元,顯然產值與節能呈現反比增長狀態;深陷霧霾重圍的河北省也有5家企業上榜,其中不乏河北寶碩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上市企業。國際化大都市上海有8家企業屬于“未完成”等級,其中既有璐彩特國際(中國)化工有限公司這樣的外企,也有上海中石化三井化工有限公司等合資企業。
從行業分布來看,近年來如火如荼發展的煤化工產業,有不少企業上榜。其中既有國電集團這樣的央企,其下屬寧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屬于“未完成”;也有內蒙古太西煤集團這樣的民企,其下屬烏斯太焦化榜上有名。
企業回應: 未完成原因各有說法
●經營狀況改變 ●產能出現轉移
●受累新建項目 ●統計標準不同
業內人士分析稱,由于2012年國內外經濟形勢復雜,不少化工企業經營狀況不佳,產量下滑,可能影響了節能指標的完成。山東不少化工企業就屬于此狀況。
山東省發改委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2012年經濟形勢不好,省內一些企業不能達到滿負荷生產,但是由于“十一五”期間企業基本都是滿負荷生產,因此當初所制定的節能目標基本都是按照滿負荷生產制定的,隨著生產經營狀況的改變,企業生產負荷下降,單位能耗就會相應上升,有些企業完成節能指標就存在困難。
而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一些企業對自己是否完成節能指標尚不太清楚,記者致電山東久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核實情況時,該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12年企業已完成節能指標,當記者提醒企業已經出現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未完成”名單上,該工作人員則堅持認為企業已經完成節能目標,質疑官方統計數據有誤。
隨后記者致電殼牌(天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得到的回復則是企業并沒有分管這方面的負責人,無法安排采訪。
也有企業認為,搬遷等因素影響了節能目標的實現。輪胎行業領軍企業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曾是2012年工信部發布石油和化工行業首批能效領跑者名單中的上榜企業,其在技術、管理上的節能措施得到表彰,但這次其下屬子公司富陽公司卻顯示為未完成節能目標任務。
中策主管節能方面的趙經理告訴記者,中策在富陽一共有兩個企業,一家是炭黑廠,一家是輪胎廠。該輪胎廠主要是生產全鋼子午線輪胎,處于富陽經濟開發區新登新區,使用的能源大部分來自園區公用電廠,企業所消耗的標煤量本身就很小。而另一家炭黑廠,以炭黑生產為主,并有混煉膠加工及炭黑尾氣發電項目,這本身就一個廢氣再利用項目,經濟環保。但是在2012年的時候企業存在一個產能的轉移,由于一邊搬遷一邊生產,導致產能下降,單位能耗就有所上升,所以未能完成目標任務。
同時,趙經理指出,2013年企業完成的節能指標還比較好。截至2013年底,企業已經把“十二五”設定的節能目標完成了。今年中策會把富陽這兩個廠實行遷擴建工程,合二為一,配套尾氣余熱發電,能耗水平將會進一步降低。
當記者問到是否擔心會影響企業其他項目的審批時,趙經理說:“因為我們還未接到任何通知,我們認為應該暫時不會影響我們公司的項目審批。我認為國家發改委的這種考核方式,總體上來說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能耗水平,但是有些企業在產能轉移的過程中,就有可能超標,搬遷是兩地生產,這時候能耗控制不好就會超標。但中策每年都有節能目標,圍繞這個目標,各分公司會展開工作,主要依靠技改項目不斷推進完成總部下達的節能目標,這方面工作還是抓得比較嚴格。”
南京化工區管委會副主任王霞告訴記者,以位于南京化工園的揚子巴斯夫公司為例,該公司二期擴建工程于2012年投產,但是當初制定節能指標之時,二期工程尚在建設中,因此制定指標的基礎很可能并未包含二期工程在內,隨著新項目投產,能耗肯定是上升的,這可能影響了節能指標完成情況。建議發改委等有關部門應針對實際情況的變化,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一家中外合資的炭黑企業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中國內地與世界其他地區能耗統計標準有所不同,生產炭黑所用的原料油被作為能源進行統計,而產品炭黑被認定為一般產品,不作為能源輸出,故在統計時發生能源消耗,因此導致該企業被列入名單。
也有企業對于名單公布時間頗有微詞,浙江一家化工企業的負責人表示,由于節能目標責任以5年為計劃期考核,公布的結果是“十二五”前兩年(2011~2012年)的情況,而公布的時間已是2014年,可能其中有的企業已在2013年采取了有力措施,把之前兩年的欠賬補了回來。這時再算舊賬,難免有些打擊企業積極性。
不過,業內人士也提醒部分未完成節能指標的企業,如果2012年的欠賬沒有補回來,甚至又加上了2013年的新賬,要在“十二五”最后兩年把之前三年的欠賬補回來,難度的確不小。
圖為臺塑聚丙烯(寧波)有限公司。 (CFP 供圖)
資料:未完成2012年萬家企業節能目標考核的石油和化工企業名單.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