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來,天氣漸寒。然而,對于陷入虧損中的國內PTA行業,早已步入漫漫寒冬。由于產能過剩、需求低迷、成本高漲,昔日化工市場耀眼的明星產品PTA,早已風光不再,陷入全行業虧損。2013年艱苦難熬,2014年又該如何度過?PTA的癥結究竟在哪里?漫漫寒冬何時才能迎來春暖花開?
盲目投產—— 明星產品黯然失色
2013年5月,揚子石化PTA2#裝置經過節能改造,每噸PTA成本下降約300元,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處于中石化先進水平。然而,即便如此,揚子石化董事長、總經理王凈依依然憂心忡忡——2013年PTA的巨額虧損讓企業苦不堪言,而在2012年之前,PTA產品還是該公司的增效明星。
作為國內最早從事PTA的生產企業和江蘇省最大的PTA生產商之一,揚子石化見證了PTA由盛至衰的過程。王凈依指出,目前PTA行業產能已經嚴重過剩。不久前,國家發改委網站也發文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國PTA產能已經高達3280萬噸,約占全球產能的55%,總產能已經超過總需求。據了解,僅2012年國內PTA產能就增加1050萬噸,大幅超過需求增幅;而在2013年底至2014年,國內PTA新增產能還將達到1285萬噸/年。由于行業形勢嚴峻,很多項目停建或者緩建,部分已經建成的項目遲遲未投產,產能嚴重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
PTA產能增長為何如此瘋狂?說到底都是利益惹的禍。
2008年底的“四萬億”投資讓國內PTA行業迎來大暴發;而2010年年底的利潤暴漲又讓PTA行業完全迷失在產能擴張之中。
2012年之前,PTA市場效益好時,最多每噸能盈利超過2000元。據了解,PTA裝置建設周期大致為兩年,2011年開啟新一輪產能擴張,2012年爆發式的新增產能直接將PTA行業推入產能過剩的局面,致使這個明星產品一落千丈,從貴族跌入貧民。
揚子石化PTA1#、2#裝置主任王云亮介紹說,國內PTA產能爆發主要來自于民營企業。王云亮說,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國內PTA工藝技術路線已經非常成熟,投資成本低,進入門檻不高,受到民企追捧就不難理解。
以民營企業逸盛集團為例,該公司涉足PTA行業短短數年,到目前產能已經超過1000萬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PTA生產商之一。目前,民營企業是我國PTA產能的主力軍,占我國總產能的65%以上。截至2012年底,我國PTA總產能達到3280萬噸;而中國PTA產能也超越韓國、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業界人士指出,盡管我國PTA行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因部分企業違規建設導致產能擴張過快,導致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價格持續低迷。為了給過熱的PTA行業降溫,2013年5月15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國發[2013]19號),其中PTA項目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此舉的目的是為了促進PTA行業健康發展,以合理安排產能建設。
下游低迷—— 行業發展舉步維艱
“下游需求低迷也是導致PTA虧損的重要原因。”調研時,不少企業紛紛訴苦。 ······
詳細內容請見特供信息及決策大參考(ipad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