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時報》報道,高雄發生石化大氣爆震撼全臺,高雄市政府決定災區石化管線不回填,雖然還不致影響整個石化產業供輸,但已影響3萬5千多個石化從業人員的家庭、約15萬靠它溫飽的人口,尤其正當高雄市政府積極發展觀光、軟體科技產業之時,這驚天一爆可能會加速產業轉型或催生高雄港石化專區。
高市凱旋路與二圣路口的丙烯管線外泄爆炸意外,引發各界對石化管線行經市區爭議,這條行經港區、前鎮、苓雅區經鳳山、仁武到大社工業區管線,沿途居住有75萬人,其他密密麻麻石化管線經過郊區亦蓋滿房子,影響所及總計有上百萬人。
臺灣能源98%因靠進口,多數石化原料必須靠船運輸到高雄港,再利用地下管線直接送到各工業區,從大林蒲、林園石化工業區,再發展到仁武、大社、永安等工業區,高雄幾乎北、中、南均有工業區存在。
根據統計,高市石化業以林園石化工業區從業人數最多,光是工會就有16個、會員1萬139人,其次是仁武大社工業區,15個工會、4731名會員,大林蒲工業區逐漸沒落,只有6個工會847名會員,總計41個工會、1萬7千多名會員,然而沒參加會員石化業從業人數要以兩倍計數,約有3萬5千多名石化從業人員,再以每個家庭平均4口來算,就有約15萬人口靠石化業吃飯。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