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產權交易所一筆將近50億元的國有股轉讓信息在市場上形成了眼球效應。
轉讓信息顯示,神華集團旗下子公司——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華能源”)公開掛牌轉讓華能集團旗下公司——華能國際(6.23, -0.06, -0.95%)電力開發公司(以下簡稱“華能開發”)15.77%的股權,掛牌價格為49.72億元。
神華集團為何轉讓華能國際股權?華能國際股權將由誰接手?轉讓信息發布之后,這些問題引發業界猜想不斷。
9月24日,《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華能集團新聞中心主任陸文輝,她回應表示,國華能源之所以轉讓華能國際股權,是出于自身結構調整需求;至于誰將成為接盤者,陸文輝表示,轉讓主體是國華能源,華能方面不便表態。
隨后,記者致電神華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神華(15.43, 0.01,0.06%)(601088.SH)董秘黃清,她也強調,神華集團的確是出于自身結構調整需要才決定要轉讓旗下公司所持有的華能國際股權;對于誰將成為接盤者的問題,黃清沒有回應。
截至9月25日,北京產權交易所項目編號G314BJ1006257的華能國際15.77%股權轉讓項目暫時沒有進展。
華能系自己接手?
華能開發是華能集團從事電力投資、開發業務的控股子公司,股東各方的持股比例分別為:華能集團51.98%、國華能源15.77%、中群發展有限公司15%、尚華投資有限公司5%、中昌國際投資有限公司5%、信達投資有限公司5.8%、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1.45%。華能開發還是華能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華能國際(600011.SH)的大股東。
國華能源轉讓華能開發15.77%股權,是華能開發首次遭遇大規模的股權甩賣。一位供職于大型券商的電力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從2013年的財務數據來看,目前,華能開發的財務狀況良好,評估價值高達315.27億元,增值率達到154.93%;照此推算,15.77%股權的評估價值正好接近50億元,因此,這項股權轉讓的標價較為合理。
國華能源為什么要轉讓一個良性發展的企業的股權呢?記者梳理華能開發控股的上市公司——華能國際的財務數據發現,截至9月25日,最近6個月之內一共有13家機構針對華能國際的2014年業績做了預測;預測數據顯示,2014年華能國際每股收益0.84元,將同比增長12%。
同樣,截至9月25日,最近6個月之內一共有19家機構針對神華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國神華的業績做了預測;預測數據顯示,中國神華2014年的每股收益雖然將同比下降10.75%,但仍然達到2.05元。
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神華的盈利能力要遠遠高于華能國際,幾乎相當于華能國際的2.5倍。在此背景之下,國華能源轉讓盈利能力較差的華能開發的股權,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外在上述股權轉讓項目中,轉讓信息明確限定了股權受讓方的資格條件:一是要求受讓方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合法存續的企業法人;二是要求受讓方應具有良好的商業信用和財務狀況,要求連續三年盈利,截至2013年底的凈資產不得低于人民幣30億元。
與此同時,轉讓信息還明確限定受讓方的業主經營范圍需要包含發電行業;另外,標的企業的原股東不放棄行使優先購買權。
“雖然各路資本對于華能開發的股權興趣較大,但真正能出資50億元,并且主業包含發電業務的公司,在國內可以說屈指可數。”前述券商分析師認為,華能系接手上述股權可能性很大,因為華能也符合受讓條件,而且轉讓信息強調了“原股東不放棄行使優先購買權”。
業內人士分析,如果華能系真有接盤計劃,那么華能國際、內蒙華電(3.02, -0.01,-0.33%)、新能泰山(5.18, 0.04, 0.78%)等上市公司都有可能成為平臺;今年6月,華能集團曾承諾,在2016年年底之前將相關常規能源資產在符合條件時注入上市公司,華能國際是華能集團常規能源業務最終整合的唯一平臺;今年7月,華能北方聯合電力負責人對外表示,將平穩有序推進資本資源運作,優化資產結構,盤活存量資產,充分發揮內蒙華電作為上市公司的平臺作用。
神華急需“找錢”
盡管外界對于誰來接手華能開發15.77%股份猜測不斷,但是華能集團和中國神華方面始終三緘其口,不愿意向外界透露有效信息。
陸文輝向記者表示,在做出轉讓華能開發股權的決定之前,神華集團已經在與華能集團方面進行過協商,華能認可神華集團方面的決定,并決定積極配合相關工作。
在雙方的官方回應中,都強調國華能源轉讓華能開發股權,是出于自身產業結構調整的考慮。
記者查閱國華能源相關資料發現,該公司向新能源發電領域加速轉型,也許是此次股權轉讓的內在原因;從2005年開始,國華能源開始將業務的重點轉向清潔能源領域,尤其是風電投資節節攀升,先后與河北、內蒙古、江蘇等省(區)政府簽署了風電合作開發協議,協議總規模大約1600萬千瓦,覆蓋面積接近4000平方公里。
與此同時,國華能源在外資引入方面動作也很大,先后與澳大利亞塔州水電瑞豐公司簽署了合資建設山東榮成、利津、河口、沾化等地的多個新能源項目的協議;此外,國華能源還與美國AES公司、殼牌公司等簽署了相關項目的聯合開發協議。
在新能源領域的大量項目,意味著國華能源需要投入巨量資金,“找錢”也是在所難免的。一位電力行業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國華能源的母公司——神華集團同樣也缺錢。煤炭專家李朝林告訴記者,受到全國煤炭市場結構性過剩態勢加劇的影響,煤炭價格持續下跌,國內煤炭企業已經出現了大規模的虧損,即使像神華集團這樣的央企,也存在資金上的壓力。“缺錢對于時下的煤炭企業來說是首當其沖的。”李朝林表示。
可與國華能源轉讓華能開發股權相互印證的是,同樣為神華集團控股子公司的神東煤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東煤炭”)最近也在出售資產。今年8月份,神東煤炭將陜西集華柴家溝礦業有限公司95%的股權,以1.23億元的掛牌價格,轉讓給了陜西煤業(5.01, -0.03, -0.60%)。
對于股權轉讓的原因,神華集團官方沒有給予過多解釋,但是煤炭行業人士認為,神華集團調整業務結構只是一個方面,目前最為重要的還是“找錢”;神華集團多個重大項目都急需資金支持,比如國家能源局已經批復同意建設的千億神華陶氏煤化工項目,目前已經開工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該人士認為,在神華集團的大多數煤化工項目到了臨近建設或者投產的重要階段,為了保證資金投入,必須在發電業務上有所取舍。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