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4年第三季度GDP增幅為7.3%,專家解釋這一增幅符合預期,屬于正常狀態。目前中國經濟結構仍以第二產業為主,而當前經濟主要結構性矛盾是產能過剩,液氨行業也不例外。據金銀島數據顯示,2013年尿素和磷銨對液氨的消費量在5698萬噸,相比目前液氨7000多萬噸的年生產能力,顯然供應過剩量已經超過了1000萬噸/年。因此,液氨行業去產能化道路也是任重道遠。
經歷9月底市場大幅下行之后,國內液氨市場逐漸企穩,局部地區觸底反彈。據金銀島統計,截止到10月21日,河北地區液氨市場局部成交上行20元/噸至2200-2250元/噸現金,2200-2250元/噸承兌,后期上行空間有限。安徽皖北實際成交在2300-2350元/噸承兌,皖南市場成交在2270-2300元/噸現金;江蘇蘇北局部成交上行20元/噸至2270-2300元/噸承兌,蘇南報價多在2600元/噸承兌,成交價略低;蘇皖市場近期維穩為主,月底或會有所好轉。山東地區液氨市場大勢平穩,魯北成交在2330-2450元/噸承兌,魯南市場成交在2300-2350元/噸承兌。河南市場成交在2000-2100元/噸現金,低端跌破2000元/噸現金,市場仍不樂觀。兩湖地區今日無太大變化,湖北成交在2050-2100元/噸承兌。東北地區穩定在2500-2550元/噸現金。目前來看,液氨市場依然存在供大于求狀況,歸其根本仍是產能過剩,短線缺乏利好因素支撐。
化肥行業淡季即將來臨,尿素、磷復肥對于液氨的需求量將會減少,面對國內液氨行業如此大的產能,預計第四季度液氨市場仍然存在供大于求狀況,短線來說,液氨市場上下游均不能對其形成支撐,上游無煙煤市場雖有國家政策支撐,但是漲幅并不明顯,無法形成成本支撐;下游化肥市場出口窗口期馬上關閉,對于液氨需求量必會減少;部分火電廠、化工企業為防止環境污染會有一定采購量,但是僅僅對于局部市場有所支撐,難以支撐整個液氨市場。綜合來看,液氨市場短線仍將疲軟盤整為主。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