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長假期間國際原油大跌,這個消息迅速反應在節后的盤面上,能源化工板塊品種期價急轉直下,PP也不例外。對于PP來說,油價的下滑不僅減弱了成本支撐,更帶來了心理層面上的沖擊。然而10月下旬多家煤化工企業裝置的意外檢修卻打破了下跌格局,由此引發了一波600元/噸左右的上漲,我們認為若后市新增產能如期投放,屆時供應端壓力很大,庫存累積是大概率事件,利空因素將得到加強。
從今年新產能的投放來看,不論是PE還是PP,煤化工都占了較大份額,對聚烯烴市場來說,煤化工帶來的不僅是供應量沖擊,更是價格沖擊。據相關人士透露,煤化工制PE和PP的成本控制在8000元/噸以下,雖然目前原油價格大幅下挫,但煤化工仍具有成本優勢。從長周期來看,價格平臺下移大有可能,況且若石油繼續下行,不排除煤化工和油制企業為搶占市場份額大打價格戰,對于聚烯烴來說,遠期價格下行是大趨勢。
從PP基本面看,由于下游需求相對平穩,根據歷年經驗,四季度不會出現需求激增的情況,焦點在于供應端。成本支撐減弱以及新產能投放成為當前主要的利空因素,那么油價是否會繼續下調?產能能不能如期有效地釋放?
雖然目前油價已經跌至4年以來的新低,布倫特原油盤中跌破80美元/桶,供應端期望歐佩克可以承擔減產的重任,但是目前的國際原油供應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隨著美國頁巖油革命,歐佩克對原油產量的控制權在減弱,沙特失去了原有的市場份額,市場靜待月底OPEC會議帶來的指引。我們認為,各方將繼續廝殺,價格將繼續下挫。
寧夏寶豐MTO裝置10月29日開始試車,已產丙烯單體,將對PP低端貨源帶來一定影響;山東神達MTO以及聚丙烯裝置將于11月25日左右交叉試車,聚丙烯裝置先產聚丙烯拉絲料;另外,市場傳聞蒲城清潔能源40萬噸PP裝置將于11月20日試車。若這些裝置能如期投產,將帶來90萬噸/年的產能,對于當前的PP供應端沖擊很大,但考慮到裝置投產后,仍需要1—3個月時間的磨合期,有效產能的投放將有所減少,從目前來看,產能大概率能投放,關鍵是時點,但投產消息本身對市場有一定的沖擊。
策略建議上,我們認為套利交易具有較高的安全系數。聚烯烴兩大品種LLDPE和PP,雖然都面臨供應端壓力增加的困境,但是兩者有明顯分化,一方面在投產裝置產能總量上,LLDPE不如PP,另一方面,在新投產的PE裝置中,廠家可以選擇生產HDPE,而PP裝置基本上均產通用料,交割上貨源相對充足。因此,建議采用跨品種套利策略,買L1501賣出PP1501,入場位置250,止盈500,止損150。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