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稀土產業重地的包頭,去年共檢驗出口稀土產品319批次計6686.1噸,貨值4349.4萬美元。而在2013年,經包頭檢驗檢疫局檢驗出口的稀土產品共計6523.3噸,貨值5640.4萬美元,呈現量增價跌的格局,而這只是該行業在其他省市及全國情況的縮影。
據上海海關統計,2014年上海海關關區累計出口稀土7097.3噸,較上年增加9.4%;出口平均價格為每噸13.9萬元,下跌30.1%。江蘇方面,去年1-11月,口岸累計出口稀土及其制品比上年同期增加1.2倍;出口均價為每噸5.5萬元,下跌51%。另有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1-12月累計出口稀土27769噸,同比增長23.5%,但同年累計出口金額卻是同比下跌35.5%。
按照剛將上市公司股票簡稱改為“北方稀土”的包鋼稀土在其官網中的說法,2014年稀土產品出口成交量較2013年雖稍有增加,但全國稀土出口配額仍有剩余,整體出口價格繼續下跌,說明國內市場流通著一定數量的計劃外稀土產品,國外礦山開發的產品已進入市場,導致供求關系嚴重失衡。
此外,去年世界貿易組織(WTO)終裁稀土案中國敗訴,中國稀土出口政策面臨調整,國外采購商在去年下半年采取“即用即買”的方式壓縮采購量,導致包頭地區稀土出口價格下跌。
在業界看來,稀土行業目前陷內外交困。也正是在如此多重壓力下,稀土企業們的業績表現較差。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