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套10萬噸/年聚碳酸酯(PC)國產裝置日前在鎮海石化工業園區寧波浙鐵大風化工有限公司全線達標達產。這套采用國際先進的非光氣酯交換工藝建設的聚碳酸酯裝置一舉提升了我國在聚碳酸酯領域的工業化生產水準,不但規模化、工業化達標,并且產品關鍵指標均達到行業龍頭企業同類產品水平,改寫了我國無萬噸級以上自主大型聚碳酸酯裝置的歷史。
2011年12月,作為全國重點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項目,10萬噸/年非光氣法聚碳酸酯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總規劃30萬噸/年,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規模為10萬噸/年,總投資18.5億元,可年產10萬噸聚碳酸酯,副產2.9萬噸丙二醇。2014年底,一期裝置工藝流程全部打通,今年1月產出合格產品,3月底實現滿負荷生產,4月下旬全線達標達產。
據寧波浙鐵大風化工公司董事長傅建永介紹,目前聚碳酸酯生產工藝主要有光氣界面縮聚法、傳統酯交換法和完全非光氣酯交換法三種。其中光氣法和傳統酯交換法工藝都面臨著會產生大量工藝廢水的困擾。因此,浙鐵集團在項目規劃時就鎖定了先進、綠色、環保的非光氣酯交換法工藝路線。他們獨創的非光氣法工藝將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苯酯(DPC)、聚碳酸酯三套裝置聯合在一起,通過碳酸二甲酯—碳酸二苯酯—聚碳酸酯的生產路線,實現物料全過程的循環利用。整套裝置既不產生大量含酚廢水,也不排放劇毒光氣,并且每年還能消耗3.6萬噸的CO2,達到了綠色生產的目標。
該項目的建成投產,雖不能使國內企業完全擺脫對進口聚碳酸酯的依賴,但對國內聚碳酸酯產業結構的調整將起到促進作用。就在該項目投產前后,被國外化工巨頭壟斷、價格一向堅挺的聚碳酸酯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波動,從2萬多元下調至1.8萬元。
據悉,浙鐵集團目前正依托聚碳酸酯項目著手組建國家級工程中心,與國內知名院校合作開發聚碳酸酯高經濟附加值的應用領域,比如為高性能PC基改性塑料提供特種高端原材料,開發PC合金及改性PC產品等,向高功能化、專業化應用方向發展,提高聚碳酸酯產品的檔次及附加值。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