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綜合消息 丹化增發18億煤制乙二醇擴能
5月29日訊,丹化科技又一次修改了增發方案:該公司5月16日披露,計劃發行3700萬至27300萬股,發行底價為6.89元/股。募集資金不超過18.7億元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收購3家公司持有的通遼金煤股權、通遼金煤技改擴能。
最新公告顯示,根據《資產評估報告》,金煤控股等3名股東合計持有的通遼金煤19.46%股權評估值為74403.64萬元,而在3月5日丹化科技第一次修改增發方案時,上述3家股東的股權評估價值為74549.88萬元。
“這次修改是在認真評估資產的基礎上進行重新調整的。”丹化科技董秘辦表示,這一歷經半年懸而未決的融資方案,未來仍存諸多不確定性。
三易方案
這已經是丹化科技對其增發方案半年內的第三次修改。
一位熟悉丹化科技的證券人士表示:“從公告看,丹化科技將收購剩余三家股東的股權資金再次縮減了146.24萬元。”不僅如此,“半年多的時間里,第二大股東河南能化和福建中科相繼退出增發方案,丹化科技的股權收購計劃也隨之一再縮水。”他說。
資料顯示,通遼金煤是丹化科技的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為54.01%。除了丹化科技外,通遼金煤還有另外5位股東,即河南能源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能化”)、金煤控股、福建中科、上海銀裕以及上海金煤,持股比例分別為20.21%、13.25%、6.32%、3.74%和2.47%。
早在去年12月,丹化科技停牌籌劃增發之時,他們對外透露的便是計劃向通遼金煤其他5家股東發行股份,將其變成全資子公司。而到了今年1月,交易對手卻由5名變成了4名,河南能化不在其中。
“當時河南能化只是發了一紙公函給我們,表示不參加增發了,卻沒有說明原因,至今我們也不清楚具體情況。”上述丹化科技董秘辦負責人表示。
而河南能化一位內部人士則對記者說:“當初雙方簽訂的是排他性協議,現在出現了變化,我們不是很能理解。而且,雖然效益一直不好,但通遼金煤去年還是盈利了,我們肯定不愿意此時退出。”
另外,三股東福建中科也跟隨河南能化的腳步,正式退出了“賣股”交易。“福建中科股權轉讓的夭折,主要是雙方對價格沒有達成一致。”上述證券人士向記者表示,“丹化科技公告中所提到產權交易流程復雜,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根據丹化科技1月份的原始增發方案,丹化科技董事會同意公司以不高于收購金煤控股、上海銀裕、上海金煤所持通遼金煤股權的價格,在公開產權交易市場收購福建中科所持通遼金煤6.32%股權。
“我們正在和福建中科談判溝通,目前沒有最新進展。”丹化科技董秘辦表示,此次增發還有一些程序要走,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缺錢已久
“我們增發融資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理順管理,降低費用,其次才是提高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從而提升通遼金煤的盈利能力。”丹化科技官方向記者證實說,公司寄望通過集中控股權等方式來解決管理等難題,而增發能有效解決融資困局。
資料顯示,截至今年3月,丹化科技的長期和短期借款共計8.10億元,主要為通遼金煤的項目貸款。同時,通遼金煤項目擴容技改所需資金約5.5億元。
記者了解到,由于通遼金煤一期20萬噸煤制乙二醇項目自2009年至今,運轉并不順利,丹化科技之前連續四年出現虧損,直到去年才實現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丹化科技盡管實現凈利潤1743萬元,但有一筆高達6671萬元的政府補助。與此同時,丹化科技即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據統計,2015年預計我國有577萬噸產能投產,其中乙烯法制乙二醇僅占140萬噸,剩余均為煤制乙二醇。
安迅思化工信息經理沈寧分析稱,本來煤制乙二醇的應用范圍就窄,加上油價下跌使得傳統乙二醇競爭力上升,煤制乙二醇市場優勢不再,其利潤也被嚴重削弱,已經低于1000元以下。
“如果這些項目全部投產,很可能顛覆現有乙二醇供應格局,且煤制乙二醇還可能引發產能過剩。”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總工程師李奮明分析說:“從數據看,我國乙二醇還有50%缺口。這個缺口面臨著煤制乙二醇、石油路線乙二醇和中東進口乙二醇三方爭搶。而煤制乙二醇既無品質優勢,也無價格優勢,在這種情況下,那么多企業熱衷上馬煤制乙二醇,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