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27訊:因“一煤獨大”,山西經濟幾經沉浮。
這一次,又滑入深谷。
2014年,山西GDP增速只有4.9%,全國墊底;今年上半年僅為2.7%,比全國平均水平低了4.3個百分點。
破局,關乎生死。山西從上到下,都在追求一場“煤炭革命”。
7月中旬,山西省科技創新推進大會在太原召開。記者從山西省發展改革委獲得了一份省委書記王儒林在會上的講話稿,從中或許可以窺到幾分“革命”動向。777
變輸煤為輸電置換產能發展電解鋁
山西經濟的一煤獨大格局,已經到了必須“強扭”的時候。雖然它很早就喊起調整產業結構的口號,但現實與預期背道而馳。
統計數據顯示,山西采礦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越來越大,已從2000年的27.9%上升到2013年的60.7%。與此相隨,重工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由86.7%上升到94.4%。
由于產業結構畸形,山西經濟很容易“感冒”。1998年和2008年兩次國際金融危機,山西經濟都受到巨大沖擊,分別下滑至全國倒數第三、第一位。而今全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加之煤炭下行,山西更是承受了雙重壓力。
山西扭轉一煤獨大格局的重要抓手之一,是堅持煤炭就地轉化。
“我省外運煤和外輸電比例為16:1,明顯失衡,所以要繼續變輸煤為輸電。”王儒林在講話中提到,“晉電外送”能力目前為1930萬千瓦,核準在建和已獲“路條”的外送通道1450萬千瓦,但按規劃,山西“十三五”末總裝機將超1億千瓦,外送能力還遠遠不夠。“要爭取將更多的外送輸電工程項目納入國家規劃。”山西發電裝機快速增長的背后,隱藏的一個問題是,現有的電量都消納不了。
今年上半年,山西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5.04%,(http://www.shiyou168.com/zbgs.asp?page=8)工業用電量同比下降7.21%,向外省送電量同比下降10.69%。對此,王儒林認為,發展電解鋁工業、提升省內電力消納能力是個應當考慮的選項。
據記者了解,山西鋁土礦資源十分豐富,儲量占全國40%以上,但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是典型的鋁土礦資源大省、電解鋁小省、鋁加工弱省。
山西有關部門測算過,如能按照國家政策“置換產能”,使本省電解鋁產能達到600萬噸,一年即可消納電量900億千瓦時,相當于去年本省工業用電量的50%,并且也將推動5000萬噸原煤實現就地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