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山道彎彎,遠離城市的喧囂;這里,人跡稀少,近千戶人家點綴在溝壑峻嶺之中;這里,沒有眾多的大型機械,更沒有碩大的工廠;這里,雖是獨家國企油站,可銷量日均不足2噸,工資收入與他站相比,也是捉襟見肘……
總之,這里的成品油銷售市場不僅蕭條,而且還是一個“死胡同”。而他——池州石油南陽加油站站長許曉兵,從36歲起就在這兒連續工作了16個春秋,他以一名石化人特有的韌勁和工作素養,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精心地守護著這座邊遠小站。他說:“守站,不僅是我的職責,更是我無悔的選擇!”
迷茫,沒有動搖他扎根深山的決心
2000年,精簡后的青陽縣石油公司整體上劃,加油站人員編制也做了大幅調整。就在這時,許曉兵背著行囊住進了南陽村村口不遠處的一座小站。當時定編3人,兩臺加油機,50幾平米的罩棚和20幾平米的站房,這些就是該站的全部。
南陽村,原為南陽鄉,典型的皖南山區地貌。2005年12月青陽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將南陽鄉改為南陽村。該村三面環山,地處池州市青陽縣南端,村莊北側與古鎮陵陽交界,故取名南陽。畚箕型的盆地中,星星點點地點綴著徽派特色的灰墻黛瓦。村東頭一條出口,將18公里的030縣道延伸至山外。
當年,公司之所以能在南陽村建造加油站,是出于兩個方面的考量,一是這里擁有亞洲最大儲量的方解石礦產資源;二是九(九華山)——黃(黃山)公路穿腸而過。因此,池州石油南陽加油站也就應運而生了。
可事與愿違,正當許曉兵甩開臂膀準備大干一場時,國家環保部同時干涉這里的礦山開采和公路開鑿施工。原因很簡單,因為秀麗的南陽彎是世界名山——黃山和佛教名山——九華山之間山水相依的裙帶,礦山開采和開鑿公路都會傷及這里的山山水水,破壞這里的整體環境。
礦山叫停了,公路不修了,許曉兵的夢想也隨之撲滅了。
迷茫之中,許曉兵沒有退縮,他說:“既然這里有座站,就得有人守。要不然,剛剛建起來的加油站不就荒廢了?”
這里,有485戶客戶需要我
“485位客戶?客戶挺多的嘛!”帶著這個疑問,禁不住打開了南陽站的客戶檔案。原來,只要是用油的器具都被許曉兵記入了檔案。其中,每天只加5元、10元油錢的摩托車居多。
“16年,經歷過十多次崗位競聘,可他就是賴在這兒不走。”面對妻子的責怪,許曉兵也萬般無賴地說:“我何嘗不想走出山溝,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這里,不僅有座石化標識的油站需要守護,更有480多位客戶需要我們的服務。”
“摩托車,是這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許曉兵翻開客戶檔案,扳著手指頭說出南陽站的客戶群體構成,他說:“我這兒共有485位客戶,摩托車客戶約有32%,占主導;農用車占23%;大型客貨車占19%;旅游、餐飲約占18%;其它占8%。”
看著泛舊的幾本客戶檔案,許曉兵如數家珍。他說:“別看它陳舊不堪,且收集在冊的戶型又小,但這幾本檔案是我用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收集整理出來的。”翻開許曉兵的客戶檔案,確實有點與眾不同。大到客貨車,小到摩托車,只要是南陽村范圍之內需要用油的機械或交通工具,都一一記錄在案。檔案里,除了填寫著客戶的家庭地址、聯系方式、用油量多少、喜好等常規的要素之外,他還將客戶機械、車輛的機油換油周期、燃油寶添加時間及數量、最近一次到南陽站加油的時間和公里數都記得一清二楚。他說:“這不僅僅是銷售秘訣,更是對客戶負責和尊敬。”
“其實,我在他心目中的分量很輕。”每當許曉兵給客戶發短信祝福生日時,妻子總在一旁調侃,說:“我的生日是哪天?你肯定不知道!若是哪位客戶過生日?卻熟記于心!”
十多年來,許曉兵視站為家、忠于客戶,用一份執著,守護著這座小站;用一份真誠,對待每位客戶。
家人給力,助他癡心不改
妻子張平,原本是城區加油站員工。她白天上班,晚上照看兒子讀書。2004年,公司決定根據各站實際銷量,進一步優化營業時間和作業班次。南陽站再次做出人員調整,將原先3人定編為2人。為使丈夫能安心留守南陽站,妻子張平義無反顧地將孩子交給了爺爺、奶奶,自己主動申請調到南陽站,與丈一起并肩戰斗,經營著池州石油首座“夫妻站”。
“沒有特殊情況或特大事情,不得給曉兵打電話!”這是老父親交代許曉兵弟弟的話。說到這里,鐵板似的漢子眼睛也濕潤了許多,許曉兵說:“深居山溝16載,其中少不了父母親的支持和包容。父親86歲,母親85歲。可最讓我感覺愧疚的事,16年沒有與父母一起吃上一頓年夜飯。”
雖然,兒子已經走出了大學的門襤,但這些年許曉兵除了給予資金上的授予之外,其他的還有什么?因為兒子16年的學海生涯,剛好與許曉兵16載駐守山溝并駕齊驅。他說:“小時候,兒子最幸福的時光就是與我們短期的相聚。尤其是春節,盡管油站沒放煙花炮竹,缺少些年味和樂趣,可孩子懂事總安慰我說,這里清靜,不放鞭炮,還能為治理大氣污染做點貢獻。”
“這里,真的清靜嗎?孩子真的不想放鞭炮嗎?”看著兒子稚嫩的童心,又說出如此遷就大度的話語,許曉兵忍不住對自己提出了疑問,他說:“上之父母,下之妻兒,對自己的工作如此支持,我還有什么理由慢怠工作?家人給力,助我癡心不改!深居山溝,守護油站,服務一方百姓是我無悔的選擇!”(孫宗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