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牛保倫從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畢業后,為實現二氧化碳消化和再利用的研究夢想,毅然進入中原油田博士后工作站,在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提高采收率工程技術研究所工作,開始了他的追夢之旅。
中原油田是國內典型的高溫高鹽油藏,目前采出程度29%,地下將近70%的油未被采出。而氣驅是應對高溫高鹽油藏的有效開發方式,因此氣驅是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必經之路。身為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提高采收率工程技術研究所CO2驅流度控制技術研究項目的項目長,在兩年多的時間里,牛保倫一心撲在CO2氣驅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上。要達到3年覆蓋地質儲量5000萬噸的目標,CO2氣竄是現場應用中最為關鍵的技術之一。因為CO2氣竄,不僅導致CO2無效循環,降低增油量,而且還降低CO2地下埋存量,對環保大打折扣。在導師鄧瑞健和院黨委書記林偉民、中國石油大學副校長李兆敏的指導下,他申報了CO2流度控制課題。科研過程中,他采用國際上最前沿的高溫高壓微觀可視化,借鑒醫學上核磁共振,能很好地解決油田開發中關鍵的盲區。這一研究方法,對油田所有的提高采收率措施都適用,具有很好的推廣前景。
在從事科研工作的同時,他也積極參加市場推廣其科研成果。他的科研成果不僅在中原油田應用,而且還在東北局、延長油田、西北局,印尼與印尼國家石油公司、中信能源等國外市場交流,并達成了合作意向。
團隊是科研成功的基石。作為科研項目的負責人,他培養了三名年輕博士后助手。作為兼職碩士導師,他還指導了一名中國石油大學碩士研究生,并與所里其他同事形成了氣驅研究團隊。
在近3年科研攻關中,他與團隊承擔了11項課題,其中作為技術首席及主要完成人參與集團公司課題6項,作為負責人及主要完成人參與分公司課題5項,同時他本人也負責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所有CO2氣驅相關研究方向材料的匯總、匯報工作。
科研期間,他被評為高級工程師,獲得局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并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同時,他撰寫了7篇論文,其中3篇刊登在英文期刊上。由于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現,他先后獲得河南省“優秀博士后”、中原油田“優秀博士后”、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青年崗位能手”“科技標兵”、濮陽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牛保倫以他的實干精神和驕人的成績,贏得了領導的肯定和同事的贊譽。成績屬于過去,面對未來的挑戰,他將以嶄新的姿態投入工作,在科研領域綻放他的人生光彩。(中原石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