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綜合消息 2015-09-09訊,山東兗礦集團的“一號工程”,位于陜西省榆林市的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下稱“未來能源”)千萬噸煤制油項目首期工程已經于2015年7月底悄然投料開始試生產。
“目前工藝流程穩定,產品質量高,預示兗礦煤制油項目已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和突破。”多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證實說,“經過1個多月的試運行,兗礦煤制油項目沒有發生任何1次非計劃性停車,兗礦集團及兗州煤業、延長石油等主要股東層面的主要領導也悉數到生產一線進行了視察和觀摩。”
上述消息人士還向筆者透露稱:預期9月18日或最遲到9月下旬,山東省主要領導將趕赴兗礦煤制油生產一線,與陜西省及國家能源局等省部領導一起,為兗礦煤制油項目成功投產舉行慶典及新聞發布會。
資料顯示,早在2011年,兗礦集團、兗州煤業、延長石油三方就分別出資50%、25%、25%共同組建了未來能源。
因此,兗礦煤制油的主體為未來能源。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該項目計劃在2015年力爭能夠生產出30萬噸左右的煤液化產品。
據悉,在2014年8月30日,《兗礦集團發展戰略綱要(2014年~2025年)》發布,煤制油再次被兗礦提高到無以復加的最高位置。此外,兗礦集團也把陜蒙基地升格為未來十年兗礦的戰略“重心”之地,提出要把“確保煤制油規模發展”視為“三件大事”之一。
早先,為了力推煤制油項目穩步發展,兗礦集團還專門制定了“三步走”戰略構想,兗礦煤制油在未來十年會得到重大發展,2015年煤制油項目形成100萬噸產能規模,煤化工產品產量達到750萬噸,到2020年煤制油產能達到300萬噸、力爭500萬噸,煤化工產品產能1000萬噸,遠期目標煤制油產量達到1000萬噸。
“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暴跌影響,未來能源的試投產日期一拖再拖,一直等到7月底才實現了一次性投料成功。”前述知情人士透露說,“早在今年4月份,未來能源就已經具備了全面投料試生產的能力。”
該人士透露說,“此前兗礦管理層預計國際原油價格長期處于80美元上,但眼下紐約原油價格最低卻已經跌破了40美元,面對預期腰斬,兗礦煤制油的投資回報周期或將明顯拉長。”
據公開報道,未來能源千萬噸煤制油項目原計劃總投資額高達1000億元,且兗礦一度預期投資成本約在十年時間就可以完全收回。
“現在看來,這一預期幾乎完全不可能實現了,除非國際油價隨后猛烈反彈,甚至快速回到80~100美元的區間。”多位長期觀察煤制油等煤化工產業鏈的研究人士表示。
事實上,兗礦煤制油項目在建設過程中也是“一波三折”。早在2006年2月8日,國家發改委就批準同意兗礦集團開展榆林11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制油工業示范項目。然而,在2008年,國家發改委一度叫停了除神華直接煤制油項目之外的所有煤制油項目,由此兗礦集團煤制油項目“半路擱淺”。直到2014年9月30日,陜西未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才正式對外宣布,公司承擔的國家級煤間接制油示范項目——兗礦榆林100萬噸/年煤間接制油示范項目已于當年9月23日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
最新數據顯示,布倫特原油在9月1日還一度暴跌6%觸及40美元,而資本市場普遍預期國際原油價格未來或將觸及30美元。
但多個信息源透露,即便國際油價處于眼下的歷史低位,擁有廉價配套煤礦資源項目的上述兗礦集團煤制油項目也不會陷入巨虧泥潭。但他們拒絕透露兗礦煤制油目前的成本事項。
“未來能源獲得的原料煤及動力煤價格都非常低,這意味國際油價稍有反彈,則兗礦集團、兗州煤業及延長石油都將成為獲益者。”上述信息源稱,未來能源煤制油投產對兗礦轉型而言意義重大,未來也將對兗州煤業改善業績發揮重大作用。
據悉,目前國內煤制油項目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和陜西、寧夏、甘肅、新疆、云南、山西等煤炭資源豐富的西部省區。其中,神華鄂爾多斯項目投產最早、運營也最穩定,神華寧煤400萬噸煤制油整體建設進度較快,而內蒙古伊泰集團、山西潞安環能、云南解化集團等一些產能及規模較小的項目也相對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已有的煤制油項目除了可以生產煤制柴油、煤制汽油之外,煤制航空煤油等技術也取得重大突破,并已大規模用于高端及國防工業科技試驗之中。
(http://www.shiyou168.com/zbgs.asp?page=8)
另有觀點稱,本輪中東國家主導國際原油價格持續暴跌所要阻擊的對象,除了以美國為首的頁巖油氣產業之外,中國日益興起的煤制油產業也是較為主要的阻擊對象。
眼下,受累于國際油價,包括神華、伊泰、潞安環能、云南解化等已投產煤制油項目,的確均已陷入轉產其它煤基化工產品或適度減少產能的尷尬境地。
不過,筆者從多個渠道獲知,將煤制油產品的增值稅率進行微調的計劃已經在國家稅務總局[微博]層面展開醞釀,且有可能于年內正式向有關企業開始征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