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3訊,創下國內MTO裝置三個首次的惠生(南京)清潔能源有限公司(惠生能源)3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MTO)裝置自開車以來備受業界關注。作為惠生工程與美國UOP公司MTO技術深度整合的成功案例,這套裝置可最大化利用副產品的商業價值,提高丙烯等產量,且設備投資低、能耗低。
今年9月,在裝置成功商業化運行兩年之際,中國化工報記者了解到,該裝置目前乙烯回收率高達99.7%,能耗和收率優于設計值。在優異表現背后,惠生工程(中國)有限公司自主開發的核心技術——烯烴分離技術對MTO成套技術的完善和提升至關重要。業界專家評價,其示范意義在于填補了國際烯烴分離技術領域的空白,有利于促進國內MTO行業的健康發展,遠勝于一個普通MTO項目的成功開車。
MTO技術包含反應技術和分離技術。在這套30萬噸/年MTO裝置上創下的“3個首次”分別為:惠生工程將其自主開發的國際領先MTO分離技術核心工藝——“預切割+油吸收”在裝置上實現商業化應用;美國UOP公司反應技術在全球實現首次商業化成功運行;OCP技術在世界首套裝置上應用。(http://www.shiyou168.com/zbgs.asp?page=8)
“與國內引進的其他國外技術相比,惠生工程自主開發的核心技術‘預切割+油吸收’烯烴分離技術是在傳統‘油吸收’工藝之前增加了預切割塔,在僅增加極少能耗的情況下,乙烯收率就可提高1個百分點。該技術取代了常規深冷流程,分兩步完成甲烷、氫和碳二餾分的分離。第一步由預切割塔把一定比例的碳二和甲烷、氫分離;第二步在油吸收塔中用溶劑吸收剩余的碳二,達到碳二和甲烷、氫的完全分離。”惠生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延生介紹說。
目前國內在建或已建成的MTO項目中,已有8套裝置采用惠生工程專有的MTO分離技術。“陜西蒲城清潔能源有限公司68萬噸/年DMTO-Ⅱ裝置是惠生工程分離技術的首次技術轉讓,惠生能源的3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MTO)裝置是惠生工程烯烴分離技術轉讓的第二套裝置,也是第一套運用該技術成功開車的裝置。該項目于2012年4月10日開工建設,2013年9月22日投產。2014年,惠生能源MTO項目的示范作用已經顯現,乙烯回收率達99.7%,單位產品分離能耗僅592千卡。”李延生說。
據了解,在惠生能源項目平穩長周期運行期間,不少有意上馬MTO項目的企業都紛紛前往參觀學習。惠生工程MTO烯烴分離技術不僅在國內開花結果,同時也正打入國際市場,目前已進入中亞、中東等地區擬建MTO項目企業的視線。
惠生工程烯烴分離技術的研發和改進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始于2006年到2009年的技術成型階段。第二階段則是從2010年到2012年的技術應用階段,此時惠生工程分離技術的能耗進一步優化,收率提高,并簡化了流程,減少了反應器數量,使分離技術投資、能耗也進一步降低。基于此,惠生工程烯烴分離技術在煤化工領域得以推廣。第三階段是技術完善階段。2013年,惠生工程開發了降膜微分式吸收冷凝器,使烯烴在油吸收過程中邊吸收邊冷凝,省去了回流罐、泵、儀表及管線等設備的投資,不僅節省用電、降低工耗,而且效率更高,使惠生工程烯烴分離技術逐步全面完善和優化。(http://www.shiyou168.com/zbgs.asp?page=8)
“改進后的分離技術將被用于山東東潤、山東聊城等企業的MTO項目中,這些項目將于2016~2017年陸續開工。”李延生表示。今年6月,該技術還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成果鑒定,被評為國際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