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石化系統的一名基層員工,深知只要努力再平凡的工作也能書寫出斑斕的篇章。
周樺,2012年碩士畢業到川西采氣廠開發研究所老井挖潛室,她一直覺得地質科班出身的自己很幸運能從事與多年所學相關的工作。在工作中,憑著所學地質專業的敏銳性,她深知,每一項指標,每一個數據,每一幅圖表都蘊含了地下世界最真實的內容,而作為一個老井挖潛工作者需要做的就是一絲不茍的收集大量信息,整理分析去偽存真,還原地下氣藏客觀體的真實狀況。
她初入老井挖潛室時,團隊只有三四個人,幾人的小團隊肩負起了全廠老井挖潛的任務,作為新人的她深知肩上的擔子有多重,更是不敢怠慢。最初,跟隨有經驗的老同志開始逐漸熟悉采氣廠所有的生產區塊,由淺入深、由表及里,三個月的時間,從最基礎的資料收集整理學起,跟隨團隊一起整理了800余口氣井9萬余條信息,摸清了家底,對廠所屬氣井的地質潛力如數家珍,為后續老井挖潛工作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周樺說,每口氣井都是有生命的,在氣井生命即將枯竭之時,精確的診治也許能讓這些“邁入遲暮之年”的氣井煥發新生,這是她工作的強大動力,并時常笑稱自己是老井的“主治醫生”。每當看到精心分析并優選的挖潛井的日產量從挖潛前的幾百方一躍增至上萬方時,她就感覺像是挽救了一條生命,心里就有無比的光榮和驕傲,正是這份內心的感動,時刻激勵著她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悉心對待每一口氣井。她說“新井到老井的過程,就像是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的生命軌跡,生命都需要被善待”,這不禁讓人想起薛梅和她的“井娃娃”,薛梅的一句話至今也令人感動:“油井也是有生命的,你對它盡心,它就會對你盡力。”而周樺一遍又一遍地對每口氣井進行逐井逐層地分析并挖掘其地質潛力,目的只是盡可能地讓它們在有限的生命時光里貢獻出最大的價值。
還記得三年前入職時恰逢川西會戰吹響奮戰的號角,“白加黑,五加二”就是廣大川西采氣人卯足勁,艱苦奮斗的寫真。作為新人的她深受感動和啟發,那段時間她希望早日成長為技術骨干,幾乎每天都會加班到深夜。門衛大爺關切地說:“小姑娘,你每天加班到這么晚,要注意身體,回家要注意安全。”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周樺才猛地意識到:門衛大爺每晚給她開門,都沒法睡個安穩覺。這時的周樺深感抱歉地吐了吐舌頭,紅著臉說道:“實在不好意思,我……”話還沒說完,門衛大爺便打斷道:“沒事,沒事,趕快回家,好好休息!”為此,她放棄在家住,而是在單位所在的小院租房,一方面解決了晚上下班回家太晚存在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也方便將工作和生活更加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數不清有多少個周末,是和兩地分居的愛人好不容易湊到一塊的休息時光都是在辦公室里度過,看著老公一旁默默地陪伴,毫無怨言,周樺想,這才是愛情的意義所在。父母來探望她時,也只能匆匆吃個飯,又要馬上趕回辦公室加班,母親心疼著說“女兒,你是個女孩子,不要太逞能,身體比工作重要啊!”可是父親卻總是嚴厲地說道“年輕人,此時不學習、不成長,以后怎么能獨當一面,沒有辛勤付出哪來甜蜜回報。”她知道,父親嚴厲的話語中透露的滿是石油人艱苦奮斗、不屈不撓的堅毅精神,她要做的是將這份精神傳承下去。
正是有家人和愛人在背后的支持,領導和同事的悉心指導,三年的時間,周樺很快成長為挖潛選井評層的技術骨干。工作一年后的轉正答辯獲得優秀;工作僅一年時間便承擔分公司項目,項目評為優秀,并獲得局分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在老井挖潛選井評層方面獨當一面,上到分公司層次的匯報交流都能獨立完成。這些成績的獲得,是對她莫大的肯定,驅動著她更加積極投身于老井挖潛工作中。
雖然初出茅廬,雖然是個女性,但她堅信踏實工作,不斷學習,必定可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更多有價值的事情。正如伴隨80后成長的歌曲所唱的那樣“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總有一天我有屬于我的天。”(何仕碧 嚴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