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化機廠技師吳磊量在該廠主任技師高申華的指導下進行某制氫裝置里一個板式換熱器泄漏點的焊接。該換熱器材料特殊,是銅鎳合金,此前,吳磊量未曾接觸過,而銅鎳合金材料的可焊性差,加之設備已使用多年,更增加了修理難度,最終,通過“高申華焊接技師創新工作室”這個平臺,吳磊量解決了這個難題。
這個于去年5月份成立的創新工作室致力于焊接技術創新。成立一年以來,擁有10名技師的“高申華焊接技師創新工作室”團隊結合生產實際,先后開展了低溫合金鋼的MIG焊的工藝開發、焊接工藝標準化模塊等40多項焊接技術攻關,幫助其他車間、單位解決了許多焊接技術上的難題。近日,經南化公司推薦,南京市人社局評審,高申華領辦的這一工作室被命名為“南京市技能大師工作室”,進一步擴大了交流平臺。
打造交流平臺 集聚各家所長
“我的專長是焊條電弧焊,商繼恒的專長是手工鎢極氬弧焊,朱寧提供專業的焊接理論,而主任技師高申華則是全能的……”技師祝軍說,成立這個創新工作室,就是將各個車間的技能大師集中起來,進行交流和學習。
每月,大家都會抽出時間聚在一起,將各自車間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商討改進方案,并制定落實改進措施,同時,對自己的工作進行總結,將好的經驗跟大家一起分享。“有時,遇到自己沒辦法處理的棘手問題,就會向工作室‘求助’,如果哪位技師有辦法,這時就會出手相助。”南化機焊接工程師朱寧說,除了定期的大討論,大家也會根據需要找對應技師交流,促進團隊技能水平的提高。
立足生產難點 實施技術攻關
前不久,一個裝置的高壓管道出現泄漏。十幾米高的位置,需要搭設腳手架才能實現焊接。不僅如此,此管道材料特殊,焊接后材料不易成型成了最大的問題。技師商繼恒將問題反應給了創新工作室,隨即大家便聚在一起商討。
“我認為應該使用管內充氬焊,才能保護材料成型和不被氧化。”
“不行,管道很長,氣體是流通的,這樣不僅保護效果不好,而且耗氣大,成本也高。”
“我建議使用藥芯焊絲,這樣既保證了焊縫背面成形,又保證了焊縫不被氧化。”
……
討論結束,高申華確定了藥芯焊絲打底焊工藝,通過采用小電流快速焊技術,對缺陷焊縫進行打磨補焊,從下午到次日早上8點,工作室多位成員徹夜不休,將問題及時解決。
前不久,南化公司的氣冷甲醇塔出現了故障。氣冷甲醇塔是國內首次制造,由于漸開線管箱施焊空間小,焊縫位置變化幅度大且難以觀察,焊接極難操作。針對上述難點,工作室成員改進焊槍和焊接工裝,巧妙地解決了小空間操作難題。同時,他們還根據磁力小車工作特性,將焊槍固定到磁力小車上,實現了自動化焊接,提高了焊接效率。
除了解決棘手問題,他們也會提前研究應對策略。斯爾邦石化項目中有3臺換熱器的管子管板為內孔焊結構,管板厚135毫米,易產生未焊透及未熔合缺陷,焊接質量難以保證。高申華率領技師們開展技術攻關,他們選擇不同的工藝參數進行焊接試驗。經過努力,模擬試板通過了金相和拉伸試驗,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工藝規范,為項目制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針對化機產品不定型,焊接方法、坡口形式等不統一,給焊接工藝編制等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問題,工作室結合產品類型、焊接結構等要素,對各生產車間的焊接現狀進行調研。經過近5個月的努力,工作室成功建立了焊接工藝標準化模塊,在全廠實現了不同類別產品相對應的統一的焊接方法和工藝方法,進一步提高了焊接工序的管理水平。
做好“傳、幫、帶” 提升焊工技能
11月13日上午,在車間現場,創新工作室的技師正在教來自車間的焊工如何使用新設備。設備是南化公司新引進的,工作室通過一個月的研究,了解了設備的操作流程。目前,公司工作室組織他們進行培訓,讓車間的焊工學會使用該設備。
化工市場使用的材料日新月異,設備也會有所變化,而創新工作室不僅要自己攻克難題,還要將技術“傳下去”,幫助其他人掌握。
去年,根據公司對于塔盤支撐圈的焊接需要,創新工作室對18名焊工進行了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培訓,經過十天的訓練,這些焊工均取得了氣體保護焊焊工資格,具備塔盤支撐圈的焊接能力。
今年28歲的楊平平來到南化不滿三年,在導師高申華的指導下,他已掌握了焊條電弧焊、埋弧電弧焊、手工鎢極氬弧焊等焊接方法。每次創新工作室開例會,楊平平都會參加,聽取各個技師的經驗,并跟著這些“師傅們”去現場,掌握實際操作技巧。在高申華導師的帶領下,不到一年,他焊接工藝編制能力提升了,并且能夠獨立解決一些技術問題。
如今,高申華焊接技師創新工作室已成立一年半。他們的工作和努力,成為南化公司的轉型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創新引擎”。(鄭瑞 袁路河 陳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