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注氮隊,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有點陌生。注氮隊的任務就是給油井注氮氣。
氮氣作為惰性氣體,目前在河南油田采油二廠可是寶貝,原油生產中被廣泛應用,每年依靠氮氣實現增產原油占全廠總產量的10%以上。
今年,采油二廠壓減外部工作量,注汽工程部注氮隊承擔的注氮任務由去年的1360萬標方增加到2300萬標方。
隨著氮氣在原油生產中地位的提高,對注氮隊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注氮隊的隊長,楊湖濱深知自己肩上的擔子沉重。
工作量大幅增加,人員設備沒有增加,如何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對楊湖濱是考驗。
生產現場“跑斷腿”
“這路上全是泥,車一動就會陷進去了,這活沒法干?”
“王師傅,你先別著急,我一會兒就過去,這活不能耽誤?!?/p>
11月18日23時許,已經入睡的楊湖濱接到電話。持續的陰雨造成井場道路泥濘難行,負責1200型3號注氮車轉換井場搬家的王師傅向他求援。
楊湖濱掛掉電話,立即起床,穿著雨鞋,戴著頭燈,驅車趕往現場。他走到車前面,借助車燈,深一腳淺一腳,走一路墊一路,指揮著冒雨車輛在狹窄而泥濘的井場道路上緩慢前行。半個小時后,車終于駛進了施工現場,此時的楊湖濱渾身上下早已經變成了泥人。
一年中,不知道多少類似的問題,楊湖濱都是二話不說,丟下電話就去現場。
注氮隊有5套注氮設備,一套設備有兩臺車。這兩臺車雖然大小跟作業車差不多,但是車身重、重心高,轉彎半徑大,設備搬家十分困難。如果遇到惡劣天氣,更是雪上加霜。
今年采油二廠增加內部注氮工作量后,注氮隊5套設備都是滿負荷運轉,每套設備一天搬家兩次,已成為“家常便飯”。
為了保證設備順利搬家,在搬家前,楊湖濱和隊干部都會分頭提前查看現場道路、井場設備擺放、井口裝置等,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注氮施工遇到問題,他們隨叫隨到,確保注氮施工不受影響。
精細管理“傷透腦”
“注氮車返回油區加油,由新莊往返約為3個小時,由井樓往返時間約為2個小時,現在送油到現場,加油時間縮短至30分鐘,每天提高運行7小時,折合注氮量6800標方,日均增效11968元……”看上去人高馬大的楊湖濱算起賬來還真有點“小家子氣”。
注氮設備產出高,但同時投入也相當驚人。如何合理控制和減少投入,實現效益最大化,楊湖濱為此還真“傷了腦筋”。
注氮設備是注氮隊的“命根子”。設備技術含量高、材料消耗大。楊湖濱多方入手,保證設備平穩運行。抓員工技術培訓,保證正確操作;做好合理備料,保持連續運行;定期分析油品,實行按質保養……
楊湖濱在員工中樹立“增注一方氮氣就是增效”的理念,實現“人歇設備不?!?,生產無縫銜接,使連續注氮運行成為“新常態”。在他倡議下,注氮隊搭建起了“注氮交流群”,發動職工獻計獻策,集思廣益。
今年來,他所帶領的隊伍提出改善經營管理建議45條,實施項目40項,節約成本約70多萬元,創造經濟效益400多萬元。
安全工作“磨破嘴”
“小王快下來!”9月10日,楊湖濱到1200型2號施工現場,對正在巡檢的女工小王邊招手邊喊道,“快把頭發扎起來收到安全帽里,干咱這活必須把安全放第一位。咱們設備巡檢點上有好幾處旋轉部位,一旦頭發卷進去,后果不堪設想……”
聽著楊湖濱的“嘮叨”,小王羞愧的把頭發整理好。
注氮車是特高壓設備,每天車只要一出隊,用楊湖濱的話來說,心也跟著去了。
安全工作,楊湖濱在生產例會講,在現場施工講,就是平常生活中說不了幾句話,他就扯到安全上。
多年的工作經驗讓他講起安全來滔滔不絕、旁征博引,成了大家心目中名符其實的“婆婆嘴”。
就這樣,天天講,月月講,年年講,大家在耳濡目染中逐步養成了良好的安全生產習慣。
注氮隊在楊湖濱的帶領下,實現了全年安全生產無事故的工作目標。(單朝玉 于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