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帶領的班組在2013、2014兩續兩年被評為茂石化煉油分部優秀班組,他也連續兩年被評為分部十大優秀班長,他是茂名石化煉油分部聯合三車間新硫磺裝置班長陳海燕。
陳海燕,人如其名,就像俄國著名作家高爾基在他的散文《海燕》中描寫的一樣,堅定、勇敢、不懼狂風、不畏暴雨、迎難而上。已步入知天命之年的他,在裝置的塔林管網中,仍然象一個年輕人一樣不知疲倦地忙碌著,穿梭著,像有使不完的勁。
不待揚鞭自奮蹄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接父親的班,“頂職”而來的小伙子陳海燕,渾身迸發著一股山村的野勁,面對新的崗位,新的工作,他充滿了好奇,化成十足的干勁,一頭扎進工作中,暗下決心要成為一名出色的石油工人。對知識渴求,孜孜以學,樂此不疲,不恥下問,陳海燕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堡壘,翻過一條又一條溝壑,終于從一個懵懂青年成長為一名技術骨干。
他喜歡新鮮事物,喜歡挑戰,不停地更換工作崗位,汲取新的知識,曾幾何時,從1、2號硫磺到3、4號硫磺再到5、6號硫磺,每籌建一套新的硫磺裝置,他都是第一個報名到新崗位的人,也總會成為一個新的“活流程”。而且他樂于助人,無私傳授,提攜新人不遺余力,毫無保留。其中大學生孫育青就是他眾弟子中的一位佼佼者。孫育青初入職時,就有陳海燕年輕時的影子,他對其悉心栽培,諄諄教導,孫育青投桃報李,逐漸成為班組的中堅力量,在2012年代表公司參加總公司專業競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他多次編寫的一點課成為車間優秀一點課,供車間全體員工學習推廣,其中“急冷塔堵的原因及措施”獲得分部優秀“一點課”。
俯首甘為孺子牛
陳海燕同時是一個拼命三郎,在六號硫磺開汽過程中,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由于過度勞累,他的肩傷多次復發,但仍堅持不下“火線”,在酸性氣引進裝置過程中,他強忍疼痛,咬牙堅持到最后,臉色發白了,額頭發青了,雙腿發抖了,但他沒喊一句累,沒說一句苦。
他對工作一絲不茍,愛鉆“牛角尖”是出了名的,在一次寒冬的夜班中,閃蒸罐液位控制閥內漏失靈了,要改副線控制,但液位忽高忽低,很難控制,他只有用“笨”辦法,徹夜守護在現場,用對講機“連線”內操指揮調節,做了一回人體“活控閥”。
安全是一,其它都是零,作為一老工人,他深諳其中的奧妙,工作中,他吹毛求疵,防微杜漸。一次例行巡檢中,發現捕集器液態管線出口法蘭泄漏,黃色的煙霧狀的氣體“嘶嘶”的往外冒,附近的硫化氫檢測儀遇不斷發現聲光報警,他立即啟動硫化氫泄漏預案,封鎖有毒場所,防止人員中毒,緊接著與外操人員一起佩戴好防毒面具,用扳手將法蘭上緊,直至沒有氣體冒出,硫化氫檢測儀顯示為零。
榮譽對于陳海燕來說,只代表過去?!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陳海燕不待揚鞭自奮蹄,只為回首過往,無悔初心。(許亞碧 葉瑞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