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浙能集團新疆準東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委托,由中國寰球工程公司組織編制的《浙能準東煤制天然氣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初稿已完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發[2006]28號)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管理規定(試行)》(新環評價發[2013]488號)的有關規定,現對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進行第二次公示,以聽取社會各界對該項目的環境影響及有關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建設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浙能準東煤制天然氣項目
建設性質:新建
建設內容及規模:項目由廠內工程和廠外工程組成。廠內工程主要為規模20億m3/a的煤制天然氣裝置(包括碎煤加壓固定床熔渣氣化、氣流床粉煤加壓氣化等11套工藝裝置),配套建設熱動力裝置、儲運、給排水等公用及輔助工程,廠區占地面積約211.24公頃。廠外工程包括廠外廢水暫存池(占地面積約30公頃)、廠外灰渣場(占地面積約70.52公頃)等。
建設地點: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東部的西黑山產業園內
建設單位:浙能集團新疆準東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
正常工況下項目外排廢氣可做到達標排放,大氣評價范圍內各種污染物在各關心點處的預測濃度增量較小,對周圍環境空氣影響不大。非正常工況下,項目火炬燃燒排放的SO2導致在特定氣象條件下部分預測網格點及關心點的SO2最大小時落地濃度出現超標現象,但非正常排放發生的頻率較低,且持續時間較短,因此對大氣環境的影響時間也較短。
項目周邊無常年地表徑流。項目產生的各種污水經處理后回用,不外排,項目對地表水環境的影響較小。
通過水文地質調查,項目場地及地下水徑流方向下游無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亦無國家及地方設定的與地下水環境相關的其它保護區以及分散式居民飲用水水源。項目不開采取用地下水。在采取報告書中提出的防滲、地下水污染監控等措施后,項目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不大。
項目廠址位于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黑山產業園內,周邊無居民點等噪聲敏感目標。項目在采取降噪措施的情況下,對周邊聲環境的影響較小。
項目建設與相關規劃相符,評價范圍內無特殊生態敏感區和重點生態敏感區。項目占地類型主要為戈壁,植被稀疏。在認真實施生態保護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前提下,項目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可接受;在項目運營期,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小。
項目生產過程中涉及危險化學品,存在火災、爆炸和有毒有害物質泄漏等風險。在認真落實報告書提出的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制定有效的應急預案前提下,項目的環境風險水平是可以接受的。
三、主要環境保護對策和措施
設硫回收單元,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含H2S酸性氣進行處理并回收硫;外排工藝廢氣相應采取針對性的除塵、洗滌、熱氧化等措施,做到達標排放;燃煤鍋爐煙氣采取低低溫電除塵、SCR脫硝、爐外氨法脫硫等措施后,再經高煙囪達標排放。液體化學品儲存通過罐型選擇、設氮封等措施以減少排放,汽車裝卸設置油氣回收設施;污水收集及處理過程中的部分水池加蓋密閉,收集的廢氣經處理后達標排放。開停車及事故工況下排放的可燃有害氣體經火炬燃燒后排放。
根據污水水質的特點,按照“清污分流、污污分治”原則,部分污水先在裝置內進行預處理,達到要求后再送全廠性污水處理設施。全廠生產污水、生活污水等通過生化處理、膜濃縮、蒸發結晶等處理后,反滲透淡水及蒸餾冷凝液回用,產生的工業級結晶鹽外送綜合利用,少量混鹽送園區危廢處置中心處置。針對項目開停車及污水處理場故障等非正常工況,項目設置相應的污水緩沖或暫存池、濃鹽水暫存池等,以防止污水外排環境。
對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采取分類收集、處置。含貴重金屬或涉及專利技術的催化劑由生產廠家回收利用;不能綜合利用的危廢送園區危廢處置中心進行處置。氣化渣及鍋爐灰渣盡可能綜合利用,不能利用時送項目自建的廠外灰渣場堆存。
選用低噪聲設備,并對高噪聲源采取隔聲、消聲、減振等措施以控制噪聲源。在總體布局上合理布置,充分利用建筑物、綠化的屏障作用和距離衰減作用,以達到降噪要求。
按照“源頭控制、分區防治、污染監控、應急響應”防止地下水污染的總體原則,從污染物的產生、入滲、擴散、應急響應采取進行全面控制。按照《石油化工工程防滲技術規范》(GB/T50934-2013)劃分污染防治區并進行防滲設計;設置地下水污染監控井,并要求制定風險事故應急預案。
加強施工管理,減少對周邊植被、土壤等的破壞,做好水土保持及生態環境建設;其次,在廠區周圍、輔助區及道路兩側等可綠化之處植樹種草,美化周圍環境。
項目采取了嚴格的風險防護措施。根據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在總圖、建筑、工藝、防雷、防爆、消防等設計中采取事故風險預防措施。項目采用分散型控制系統(DCS)對生產裝置實施過程檢測、數據處理、過程控制等,并采用安全聯鎖系統(SIS)對裝置中的關鍵設備和生產過程進行安全聯鎖保護,設置了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可燃/有毒氣體探測報警系統。根據相關規范要求,項目設置了事故污水控制、收集及儲存系統,設置的事故污水池容積滿足事故污水暫存的需要。項目的環境應急預案應在投產前編制完成并備案,建立與地方政府應急機構的聯系途徑,在事故發生時可以及時通知地方政府相關機構并配合地方政府及時疏散可能受到影響的公眾。
四、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相關專項發展規劃,符合當地區域發展規劃、環保規劃等,項目選址合理。
項目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設備,清潔生產水平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項目采取嚴格的廢氣治理措施,廢氣污染物做到達標排放;污水經處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產生的固體廢物進行妥善處置;污染物總量控制因子滿足總量控制要求。經定量預測和分析,本項目污染物排放對大氣、聲環境、水環境及生態環境等影響不大,項目建設不會改變所在區域環境功能區的質量。項目在采取環境風險防范及減緩措施后,項目的環境風險水平可以接受。
因此,本項目認真落實各項環境保護措施、生態減緩措施、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及應急管理措施以及本報告建議,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說,本項目是建設可行的。
五、公眾查閱環評報告的方式和期限
公眾如想進一步了解項目和環境影響評價的內容,可采取以下方式索取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或其他信息:
聯系建設單位或環境影響評價機構,時間自本項目公示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通過電話、電子郵件及傳真的方式聯系。聯系方式詳見后文。
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簡本詳見新疆環保廳網(http://www.xjepb.gov.cn)。
六、公眾參與工作方案
根據環發[2006]28號和新環評價發[2013]488號文要求,本項目第二次公眾參與調查工作擬在新疆環保廳網站(http://www.xjepb.gov.cn)、新疆奇臺縣政府網站(http://www.xjqt.gov.cn/)進行網絡公示,并在新疆日報進行報紙公示。待公示期結束后,擬在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召開公眾參與座談會,然后對項目評價區內的企業單位及員工代表和評價區外的公眾代表進行意見調查。環評單位根據各個環節的調查情況,歸納統計公眾意見,完成環境影響報告書公眾參與調查章節的編制。
七、征求公眾意見的范圍和主要事項
結合項目所在區域實際情況(評價區內沒有居民點),本次調查對項目評價區內的相關企業和評價區外的公眾進行調查。調查主要事項如下:
征求公眾意見主要事項包括(但不限于):
對項目所在地區的環境質量是否滿意?最關注的環境問題是什么?
從當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對本項目持何種態度?
對本項目建設和運行帶來的何種環境問題最關注?
對本項目采取哪方面環境保護措施最關心?
對本工程建設的環境保護措施和環保管理有何具體意見和建議?
與本項目有關的其它意見或建議。
八、征求公眾意見的具體形式和聯系方式
公眾可通過電話、傳真、電子郵件、書信等方式參與本次公眾參與調查,提出您對本項目的意見及建議。聯系方式如下:
建設單位:浙能集團新疆準東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單位地址:新疆昌吉州奇臺縣公務員三期翰景軒5號樓2層
聯系人:殷先生
聯系電話:0994-6839032,傳真:0994-6839037
E-mail:zhiyuan6039@163.com
環評單位:中國寰球工程公司
單位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來廣營高科技產業園創達二路1號
聯系人:馬先生
電話:010-58676733,傳真:010-61917575
E-mail:hjbhzx@hqcec.com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