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陜西省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在西安開幕。陜西省省長婁勤儉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今年要按照中高端優化工業結構,打牢高端能源化工發展基礎,壯大特色優勢產業,重塑產業體系,實現能源大省向能源強省轉變。
婁勤儉表示,優化工業結構方面,陜西支持企業采用“延長模式”兼并重組科研院所,完善工研院運行體制,扶持在陜院士與高校共建實驗室或研究所,加快培育產學研一體化創新主體,通過創新鏈與產業鏈雙向互動,促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支持能源化工企業利用技術儲備,加快建設神華榆林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延長石油延安煤油氣綜合利用等轉化項目,并繼續向產業鏈下游延伸。同時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通訊、自旋磁存儲等前沿技術研發,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
陜西省人大代表、常務副省長姚引良說,陜西油氣當量穩居國內第一,資源轉化不斷推進,高新技術異軍突起。盡管如此,也要堅定不移全力加快結構調整,堅持優煤、穩油、擴氣、促轉化,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陜西省人大代表、延長石油集團黨委書記沈浩認為,今年的形勢將更加嚴峻和困難,要邁過這道坎,就必須圍繞油氣煤資源綜合利用做文章,集中精力建好重點項目,示范工程達產達效,并開發高端技術,不斷延伸產業鏈。
“發展高端能源化工,一方面要實現生產技術向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快供給側結構改革,生產市場需要的高端、優質能源化工產品,淘汰質次落后產品,避免同質化低價競爭。”陜西省人大代表,陜西彬長礦業集團黨委書記、執行董事李厚志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
陜西政協委員、漢中市副市長何俊杰建議,重視和加快陜南鎮巴縣區域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并提早謀劃和開展天然氣開發利用規劃等相關前期工作,填補陜南油氣資源的空白。
據了解,陜西產業結構深層次矛盾比較突出,能源化工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十二五”以來雖然逐步下降,但目前仍占據半壁江山,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偏小,尚不足以支撐能源價格大幅下跌帶來的沖擊。
新聞鏈接
根據《陜西省“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草案),陜西將在“十三五”期間實施項目帶動和創新驅動戰略,建設大型綠色煤炭基地、清潔煤電基地和煤油氣綜合利用基地。系統推進轉方式、調結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重塑體現創新引領與適應消費需求的產業體系,繼續鞏固能源化工產業支撐作用,推動能源化工高端化發展,實現能源大省向能源強省轉變。
該省將堅持優煤、穩油、擴氣的發展思路,到2020年,煤炭產能7億噸,其中大型煤礦產量占76%;原油平均采收率達到22%,產量穩定在3700萬噸左右;堅持常規與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開發并重,逐步擴大天然氣產量,到2020年產能分別達500億立方米和40億立方米;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打造新能源、煤炭深度轉化等新的增長點,示范推廣現代煤化工技術,培育能源化工全產業鏈,形成煤制烯烴、芳烴產能700萬噸,建成煤制油產能1000萬噸,力爭形成煤制氣40億立方米,并力促向下游精細化工延伸。
同時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方面,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技術、綠色環保等5個重點領域,組織實施一批產業創新、技術創新工程,打造西部地區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到2020年GDP比重提高到15%。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