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人士建議通過期現結合操作規避經營風險
上市煤企2015年業績預報近日陸續披露,煤炭行業經營形勢不容樂觀。盡管政策一再施以援手,但去年煤炭價格仍然難改頹勢,煤企虧損面也隨之擴大。
期貨日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昨日,已有中國神華、中煤能源等23家煤企發布2015年業績預報,多家煤企由盈轉虧,上市煤企虧損數量進一步增加。其中,陜西煤業預計虧損27億—33億元,中煤能源預虧23億—28億元。國投新集則連續第二年虧損,公告顯示其下屬新集三礦由于資源枯竭,2015年年底對相關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與中煤能源同為央企的中國神華,雖然預計業績大幅下滑56.9%,但仍然盈利超161億元。“上市煤企去年大面積虧損,只有神華等極個別大型煤企仍能保持盈利。”安迅思分析師鄧舜表示。
不過,據神華內部人士透露,2015年神華集團也只有少數幾個煤礦有盈利,其余盈利多來自發電和運輸業務。
事實上,自去年7月以來,按照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國家發改委的領導下,建立了煤炭行業脫困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先后召開了27次聯席會議和協調會,研究制定了30多項政策措施并積極推動落實。到去年第四季度,行業脫困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全國煤炭產量快速增長勢頭得到遏制,煤炭進口量減少,煤炭市場價格小幅回升。不過,這些利好政策對于深陷困境的煤企來說僅是“杯水車薪”。
眾所周知,最近幾年煤炭市場低迷,相關企業經營困難,但市場普遍認為2016年將是更加困難的一年。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今年會是煤炭行業兼并重組比較多的一年。
“在政府主導下,由大型煤炭企業出手兼并一些規模較小的煤企將是比較好的方法。雖然收購的小煤礦不一定馬上能盈利,但是通過重組兼并,大煤企可以增強自身的影響力,擴大市場份額。”鄧舜說。
記者發現,2015年以來,受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下游行業低迷等因素影響,煤、焦價格跌幅較大,相關企業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甚至虧損,但也有一些企業利用期貨套期保值實現了減虧。
近日煤炭市場有一條消息比較“吸睛”,某煤炭企業期貨部相關負責人的年終獎金達71萬元。“在煤企普遍虧損的情況下,煤企重獎期貨業務人員,說明該員工為企業創收不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說。
“焦化企業需要購買焦煤、賣焦炭,面臨原料和產品價格波動的風險。以唐山二級焦的到廠價為例,去年年初價格最高時1040元/噸,年底最低在690元/噸,一年跌了350元/噸。”據國信期貨煤焦研究員施雨辰介紹,山西某焦化企業預計焦煤價格將上漲,為了控制生產成本,決定在焦煤期貨上進行買入套保。去年12月7日,該企業以520元/噸的價格買入100手焦煤期貨1605合約,到今年1月7日,焦煤期貨價格上漲至550元/噸。隨后該企業在現貨市場購買6000噸焦煤,同時將期貨多單平倉,通過期貨市場獲利約30元/噸,遠超現貨價格的漲幅,這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的經營風險。
錦盈資本總經理徐壯麗認為,今年國內產業結構調整仍將繼續,煤炭市場供需矛盾將長期存在,煤價的下跌也在所難免。煤炭產業鏈企業如果僅靠節能增效、加大營銷力度等措施,難以擺脫市場低迷的影響。相關企業要合理利用金融工具,通過期現結合操作來規避經營風險。
徐壯麗還提醒,現貨企業只有嚴格遵循套期保值原則,與期貨公司一起制訂詳盡的套期保值計劃以及風險控制措施,才能使期貨工具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