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主任,今天到水泵房檢修1號循環泵的活兒派我去,我最近工時掙得太少了!”1月12日剛上班,天然氣處理廠第二氣體處理廠維修車間維修工陳安法就給車間主任趙麗打招呼。趙麗說:“由于獎金分配政策調整,職工工作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第二氣體處理廠共有3套輕烴深加工處理裝置,有2000多個閥門、1000多臺設備、數萬米工藝流程管線。管線、閥門、設備檢維修任務繁重。以前對職工的業績考核沒有科學的評判標準,每個月獎金按人頭平均分配,該車間的20余名職工干與不干、干多干少一個樣。分配上的“大鍋飯”,挫傷了技術好、干活兒多的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從2015年以來,這個車間以廠里改革獎金分配制度為契機,將電氣、儀表、機修、泵修、管焊5個維修崗的所有工作,細化成175項具體內容,每項內容都根據其勞動強度、技術含量及所需要的完成時間,測算出標準的工時含量。職工按質量要求每完成一個項目,就能掙得最少兩個工時、最多60個工時的工分。每月月底,職工所獲得的工時,成為績效工資分配的依據。
業績考核推行工時制,在這個車間取得了顯著效果,讓偷懶混日子的人“原形畢露”。去年年初,這個車間剛開始實施工時制考核時,機修班一位平時出工不出力的年輕職工認為,這種改革絕對是走過場、擺花架子,月底該自己得的平均獎,一個子兒都不會少。結果月底發獎金時,他才發現自己想錯了。與同崗位職工相比,他的收入只有人家的一半。當這名職工找到班長姚建國“討說法”時,老姚拿出由該職工每日簽字確認的“每日所掙工時確認單”。看著每張單子上的白紙黑字,聽著老姚一筆一筆地給他算的賬,這位職工服氣了。
業績考核推行工時制推動了檢維修效率的提高。1月1日12時,該廠第二氣體處理廠1號冷水機組油路出現故障,導致天然苯生產系統停產。機修工喻西柏、陳安發顧不上吃中午飯,以最快的速度將機組修復投運,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7萬多元。老喻說:“現在完成的每一個項目掙的都是標準工時,活干完得早晚、用時長短得到的工時都是有明確規定的,盡快把任務完成了,余下的時間就可以干其他活兒,掙更多工時。”
業績考核推行工時制使職工學技術、練本領的熱情空前高漲。“技術跟不上,就是把高工時的項目給你,你也拿不下來。”電氣維修班的孫建軍說。目前,這個車間月度培訓考核達到“優良”以上職工的比例,比過去提高了18個百分點。
“以前有時派活兒不好派,現在有活兒了你不讓誰去,誰就跟你急。”趙麗深有感觸地說,“考核制度的改變真正激發了職工多干活、干好活的自覺性,我這個車間主任比過去好當多了!”
(中原石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