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綜合消息 2016-03-11訊,日前,記者從南京化工園區獲悉,該園區正在加快化工新材料產業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化工新材料產業創新載體,全力打造聚氨酯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兩大產業集群,按照規劃目標,到2020年,南京化工園區的新材料銷售收入將達到1000億元。
確定發展思路
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成立于2001年10月,是國內第二家經國家批準的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
目前,園區內有揚子石化和揚子-巴斯夫1250萬噸/年煉油和156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具有較好的化工基礎原料優勢、較高的城市化水平和先進的服務業配套條件,園區集聚了40多家國內外化工新材料企業,努力打造國內化工新材料程度最高的園區。
園區的基本思路是,立足園區產業基礎和科技人才優勢,瞄準世界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的前沿水平,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綠色發展”為路徑,大力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低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的化工新材料、生物材料等,進一步加強同類型系列項目集群發展,實現上下游產業的最優結合,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實現綠色安全發展。同時,依托西壩港區深水岸線優勢,配套發展新技術生產乙烯、丙烯,補充解決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對基礎原料的需求問題。
園區的總體目標是,通過未來5年的努力,到2020年,新材料銷售收入達1000億,形成5個主業突出、配套齊全的新材料集群,包括聚氨酯、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合成橡膠、功能纖維。
到2020年,集聚國際領先新材料企業30家,基地內規模以上新材料工業企業達到80家以上,培育行業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20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10家,力爭2家企業成功上市。
到2020年,基地內90%以上的新材料產業企業與省內外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與省內高校建立“校企聯盟”的企業達20家以上,合作開展新材料研發項目累計80項以上,申請新材料產業高新技術產品40項,開展新材料產業領域的協同創新項目20項。
優化產業布局
為了打造新材料產業基地,園區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化工新材料產業集聚度。
目前,南京化學工業園區已經在長蘆片區內,劃定約17平方公里的區域,作為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集中區,并配套近百公里長的道路、供電、供汽、給排水及污水處理和消防安全等公共基礎設施。加強對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的規劃指導和支持,解決產業發展空間需求,建設完善基礎設施等,形成“孵化+加速+產業化”鏈條式發展的格局。
同時,園區充分依托揚子石化的乙烯、丙烯等基礎原料優勢,加快建設5個主業突出、配套齊全的新材料集群,包括聚氨酯、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合成橡膠、功能纖維,快速提升化工新材料產業集聚度。
園區還重點引進技術含量高、產品前景好的企業落戶,利用園區上下游產業鏈優勢,形成以骨干企業為龍頭,相關企業協作配套的新材料產業鏈。
目前,園區集聚了德國巴斯夫(BASF)、中化集團藍星新材料、美國塞拉尼斯(Celanese)、荷蘭帝斯曼(DSM)、德國瓦克(Wacker)等45家來自國內外的化工新材料企業,是江蘇省化工新材料集聚程度最高的園區。園區的化工新材料產業體系涵蓋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高性能復合材料產業三大類中20個子項中的9個子項。去年,南京市商務局還正式批準園區化工新材料產業集聚區為南京市新材料出口創新基地。
加快創新體系建設
為了推進新材料技術的發展,園區還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加快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建設。
目前,園區企業已經建有各類研發機構70多家,其中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22家。園區匯聚殼牌—惠生合資氣化技術示范基地等世界(中國)500強企業研發機構2家,引進了碳納米管催化新材料、反相懸浮聚合工藝生產環保耐鹽型高吸水樹脂等科技創新創業項目等67項,為園區化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撐。
目前,45家化工新材料企業中,有高新技術企業16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家,承擔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項,近5年重點新產品立項項目4項,建有企業研發機構30多個,其中省級以上研發機構22家,對區域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明顯的帶動作用。
園區還通過建設國家火炬計劃南京精細化工產業特色產業基地、紫金(化工園)科技創業特別社區,進一步加大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園區成立了“千人計劃(南京)化學化工研究院”,目前在該研究院旗下已有9個研究所,其中的“催化材料研究所”,“有機納米電子材料研究所”、“能源材料與過程研究所”、“中信轉化醫學研究所”是專業從事新材料產業技術和產品開發的研究所。
園區建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培育在孵企業60家,其中新材料企業占在孵企業數一半以上。園區與南京理工大學合作共建了市級大學科技園——南京化工-材料大學科技園,借鑒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管理經驗,拓寬產學研聯合創新思路,實現學校科技資源與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目前,大學科技園2.8萬平方米創新載體已經建成,并建設了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三個專業技術服務子平臺和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查新、檢驗檢測、技術轉移、人才引進培養五個公共服務子平臺。
產業延伸集聚
一方面,園區依托揚子石化等龍頭企業,打造成為國內最大的基礎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的生產基地。另一方面,園區加快基礎塑料產業向下游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延伸發展。
目前,園區已經集聚有揚子-巴斯夫、塞拉尼斯、帝斯曼、瓦克等一批重點企業,年產值約160億元(不含基礎塑料),園區也成為國內最大的VAE(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生產基地。依托揚子石化的丁二烯等烯烴資源,園區已經建成10萬噸/年乳聚丁苯橡膠、10萬噸/年順丁橡膠、6萬噸/年丁腈橡膠,產值達14億元,園區在合成橡膠領域已經初具規模。
2015年,園區化工新材料生產企業達到45家,實現新材料產業銷售收入超過400億元,同比增長約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