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路有排水暗溝,植樹坑離路邊距改成1.8米。”3月10日,江漢油田水杉公園的工地上,高明波叮囑著施工人員。
這里準備種什么呢?“一種美‘炸’了的苗木。”高明波賣起了關子,“歡迎開園后來欣賞。現在保密。”
高明波是江漢油田公共事業處基建科科長,主要負責油田礦區的地面工程建設。自他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油田工作,至今已有20多個年頭了。學機械制造出身的高明波,管理過社區基礎設施的維修維護,做過項目前期的整體規劃,當上基建科科長后,又開始接觸社區地面工程建設。“半路出過幾次家。”高明波笑著說,“一直在不斷地學習。”
去年“十一”,為了消除水杉公園內的安全隱患,完善其服務功能。公共事業處基建科承擔起水杉公園環境整治項目的現場監督管理工作。
“什么時候完工?”三十多年了,水杉公園閉園的次數屈指可數,幾乎天天都有油田居民跑來詢問工期。
“預計今年‘六一’完工。水杉公園改造項目是民心工程,是建設美麗幸福油田的大好事,我必定全力以赴。”高明波認真地說。從方案設計到施工、到現場管理,工作千頭萬緒。忙起來,在公園門衛瞿師傅那里找個蘿卜啃吧啃吧,墊墊肚子。雖然相處時間不長,但瞿師傅特別喜歡這個“小伙”:“我六、七十歲了,沒見過這么憨實的領導,早出晚歸的,只差沒睡在工地上了。是個好干部!”
改造,不同于新建。水杉公園有自己成熟的建筑風格。怎么才能在節省投資的前提下,讓設計圖融入實地,呈現出最佳的視覺效果呢?高明波多次赴外地調研,翻閱了大量的園林景觀設計資料。列出修改意見,反復跟設計師溝通、推敲,還積極和現場土建施工人員、綠化施工人員一起,交流管理操作經驗,實施了多條有效整改方案。
水杉公園內有一人工湖,建園時,沒有修建圍欄。根據設計圖,人工湖需增設環湖圍欄,并清理、外運湖底淤泥。“圍欄,修還是不修?”高明波思考了良久。調研時,一位公園負責人的話,讓高明波如醍醐灌頂,“孩子們喜歡攀爬欄桿嬉戲”。對呀!圍欄對懵懂的孩子來說,可能就是一道“催命符”,決不能修。
不修圍欄,那就得另做文章。高明波想到了“日本填海造陸”。人工湖深1.9米。抽干湖水后,填煤渣、加固基腳,在湖外圍修建寬約2米、高1.2米的圍堰。湖底清理出來的淤泥回填到圍堰里,表面加固,圍堰填充完成,沿岸就形成了一個淺水區,水位控制在70厘米左右,極大地降低了安全風險。“后期湖面再添加深水區警示標志,安全風險降低了,淺水區方便修水景了,淤泥回收利用了,煤渣還能凈化水質,真是一舉多得!”介紹起圍堰,高明波的眼睛亮晶晶的,“要知道,環湖圍欄得一百多萬呢。放棄環湖圍欄,改修圍堰,僅人工湖項目就節約了將近30萬。”
除了基礎建設改造外,水杉公園改造還有一項重要環節:綠化建設。為了水杉公園苗木品種的多樣化。高明波多次去京山等地考察,園內陸續迎來了銀杏、桂花、羅漢松、楊梅等樹種。
今年初,在農林處園林公司考察時,高明波一眼相中了他們的鎮園之寶——對節白蠟和赤梧雞冠。沒等高明波開口,園林公司負責人就丟了顆“軟釘子”:“這都是非賣品,我們珍藏多年的寶貝。曾經有多少人出高價,我們都沒賣。”
放棄?那就不是高明波了。為了這兩顆寶貝,高明波“三顧茅廬”,好話說了一籮筐。2月底,總算把這兩個“寶貝”請進園來。
也許,是高明波的話打動了園林公司負責人:“樹,種在水杉公園,可以讓全油田的父老鄉親欣賞到。不賣,哪天您調走了、退休了,您也沒法天天看。賣給外地人,您更是永遠跟它們說再見了。”
(戴瑩 操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