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梅,花香四溢;丁香,婀娜多姿。而這里的冬梅比丁香花更加艷麗。她,就是駕馭池州石油丁香加油站的余冬梅。
2014年7月,池州石油實施小站改革。40歲的余冬梅自告奮勇,從一名員工走上了丁香站1人公司的站長崗位。
丁香站四面環山,位置偏僻。從皖南的天然氧吧——石臺縣城出發,沿著蜿蜒曲折的325省道一直往西北延伸27公里,便是池州石油石臺片區的丁香加油站。油站周邊沒有廠礦,更沒有機械轟鳴的工廠,遠離城市喧囂,使人們嗅到原生態的味道。
由于地理位置限制,丁香站占地面積僅有400平方米,2臺加油機矗立在40幾平方米罩棚下,顯得有點“勢單力薄”。之前,該站年均銷量一直不佳,屬池州石油典型的小站。
上任之初,余冬梅曾有過沮喪。但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余冬梅不負眾望,改變了丁香加油站輕油和非油銷量一直墊底的被動局面。2015年非油品銷售14.7萬余元, 同比增長22% ;輕油銷售580余噸,同比增長14.55%。今年輕油銷售再創良好業績,1~3月份共銷售150余噸。
小站承包改革,余冬梅實現角色轉換。2014年7月,丁香站實行小站承包改革。余冬梅得知消息后,第一個參加競聘。從此,距丁香站20幾里地的小河站少了一名員工,而丁香站卻迎來了首位女站長。一年半的時間,余冬梅從一名優秀的加油站員工成為一名銷量增幅最大的小站站長,她心懷感激,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她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徹底改變落后的面貌。
改革前,丁香雖是小站,但有三名員工,人均月銷量僅有10余噸左右。上任第一個月,余冬梅就鉚足勁兒利用業余時間跑市場,最終將周邊流失多年的公路工區、茶廠、貨運站等單位“請”了回來,并簽訂了長期供油協議。
固定客戶增加了,回頭率自然有了提升。僅此一項,就為丁香站增量達5%左右。為穩固這些客戶,余冬梅經常收集客戶意見,她說:“客戶的意見,應該得到尊重。只有不斷改進服務質量,完善服務功能,事事處處替客戶著想,才會有更大的市場。”在丁香站客戶意見簿上,有位客戶這樣寫道:“你用濃濃的真情,使我成為貴站忠誠的客戶。”
“客戶需要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數。”余冬梅把站當成了家。雖說丁香是8小時營業站,平時以農用車、摩托車、客運中巴和少量過往車輛為主的加油服務,8小時綽綽有余。可余冬梅為什么要時常加班加點,提供服務呢?
原來,鎮上有一家砂石廠,5輛自卸車都要很晚才能收工,而且還要駕車幾公里到周邊私人加油點加油、加水、洗車。
“難怪!砂石廠的車不到我站加油了。”了解這些信息后,余冬梅沉入了深思,她自言自語道:“站內尚有一些空地,何不添置一臺洗車設備,免費提供加水和洗車服務?”于是,余冬梅利用原有的井水資源,申請購置了一套加水和洗車設備,專為這些需要的客戶提供免費服務。此舉,也贏得了拓市增量的空間。
每逢周末,余冬梅都會邀請丈夫從30里以外的老家來站小聚。可丈夫總是開玩笑地說:“到你那兒去,很累!不是種菜就是挖地,好不容易才休息兩天,可時間全耗在菜地了。”
閑暇時,余冬梅與丈夫一道將站內3分多空地開墾出來,種上一些時令蔬菜。每等新鮮蔬菜上市時,余冬梅都毫不吝嗇地送給幾個固定班線的客車司機。跑池州公交班線的劉師傅,常對別人說:“這里的蔬菜,我吃了不少,余站長把我當成了自家人。”
不經意的小小舉動,卻換來許多客戶的支持。客車司機童師傅每天都要到丁香站加300元的柴油,他說:“人心換人心,你對我這么好,還能去別處加油?”久而久之,余冬梅的“綠色蔬菜”在許多駕駛員心目中有了較好的口碑。客戶的信任,使得丁香站進站率和加滿率趨向回暖。
想客戶之所想,急客戶之所急,余冬梅用真心誠意在顧客與丁香站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實現了零售量大幅增長。
她經常告誡自己,若沒有加油站這個平臺,我可能就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因此,我要倍加努力施展才華,為公司的發展壯大添磚加瓦。
(安徽石油 孫宗奎 張啟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