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人就像游牧民族一樣,逐油氣而居。”具有三十多年野外生活經驗的陳金舉深有感觸地說:“不管環境多艱苦,哪里有油氣,哪里就有鉆塔。”
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耀眼的榮譽,陳金舉就像是拓荒牛般,始終挺在華北石油工程西部分公司拓展國內外市場的最前列。鉆工、技術員、井隊長、鄂北項目部主任陳金舉一路走來,他激戰過哈國的嚴寒,鏖戰過沙特的酷暑,沐浴過塔里木的沙暴,但最令陳金舉難以忘懷和為之驕傲的,還是率隊挺近鄂北工區的這1200多個日日夜夜。
2012年,西部分公司研判石油市場形勢,合理調整市場布局,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積極投身到鄂北工區增儲上產大會戰中。隊伍新、設備新、環境新、地質情況不熟悉,剛從海外市場抽調至鄂北工區,承擔拓展新市場,組建鄂北項目部任務的陳金舉倍感壓力。
那些日子里,由于項目部選址未定,一瓶礦泉水、一碗牛肉面成為他們生活上的標準配置。“闖市場最辛苦,但收獲的喜悅也是無法比擬的。”陳金舉激勵著身邊的同事。為了盡快熟悉和適應鄂北工區施工環境,白天陳金舉帶領項目部人員勘查路線、協調車輛、聯系生產生活物資。晚上,在兄弟單位聯系擠出的兩個房間里,他們還要制定施工計劃,細化保障措施。
經過前期的精心準備,西部分公司在鄂北工區的第一口井開鉆了。但由于對鄂北工區地層認識不足,在鉆井參數、鉆頭選型、鉆井液性能維護和配比上出現偏差,他們在DPS214井上走了麥城。
“在家門口摔了跤,感覺就是不服氣!”現在回憶起連續兩周在生產例會上作檢查陳金舉依然心有不甘。
為了盡快走出水土不服這個怪圈,陳金舉一方面帶領井隊技術人員,到兄弟單位學習。一方面積極引進新工藝、新技術。為讓PDC鉆頭+螺桿這一深井鉆探利器,在鄂北工區也能發揮最大效力,他們將每支出、入井鉆頭進行拍照匯總,分析鉆頭磨損原因,探索適合現場施工的各項鉆井參數。同時,陳金舉還積極與鉆頭生產廠商進行聯系,優化鉆頭齒形、齒序、角度等技術參數。經過不斷改進,PDC鉆頭性能更加適用于號稱“磨刀石”地層的鄂北工區,機械鉆速提高120%左右。該公司50841、50840井隊也先后以34.83天、29.88天,連續打破鄂北工區導眼水平井最短周期紀錄。
2015年,隨著公司在鄂北工區的不斷壯大,井隊施工隊伍由最初的2支增長到現在的13支。業務也由單一的鉆井施工,拓展到試壓、定向等領域。由于各施工隊伍人員、設備、技術儲備的不盡相同,導致現場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只有整體推進,才能讓收益最大化。”為了進一步提高工區施工業績,陳金舉和同事們在工區積極推行標準化井場建設,ABC分類管控制度,實施生產組織節點控制。每到基層隊施工進入關鍵節點,陳金舉還會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駐井指導,提高現場管理和應急處置能力。
每天晨會、每月的月度生產例會雷打不動,陳金舉都會組織工區生產技術骨干,分析施工中遇到的難點,共享成功經驗,探尋提速提效的鉆井參數、泥漿性能、鉆頭型號。隨著“兩高兩低”鉀氨基鉆井液體系、泥漿不落地、燃氣動力機組等新技術、新工藝的推廣應用,工區機械效率在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時,也為該公司實現綠色鉆井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去年, 50840、50853井隊實現“十連優”工程,多支鉆井隊獲得工程公司創先創效奪標競賽標桿基層隊; 50791井隊以21.29天刷新大牛地無導眼水平井鉆井周期最短記錄。
忘我的工作,讓陳金舉帶領他的團隊在進入鄂北工區短短三年間,收獲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喜悅,但長期的勞心勞力讓他原本濃密的烏發,變的兩鬢斑白,降壓藥也成了生活必需品……
“家里就指望小郝了。”工作再忙,陳金舉總會擠出時間給家人打個電話,提起妻子他眼圈紅潤了。上班、帶孩子、照顧老人,愛人小郝將家里照顧的井井有條。但遇到突發事件,陳金舉多希望用堅實的臂膀來呵護妻子小郝呀。“我肚子疼得不行……”一天深夜,接到妻子傷心哭訴的電話,陳金舉的心一下揪了起來。原來小郝在家里突發腎結石,孩子小又不能沒人照顧,急的妻子直哭。陳金舉一面安慰小郝,一面給同事打電話囑托其送妻子去醫院。安排好一切后,陳金舉在項目部走廊上一圈一圈轉個不停,一直等到電話里傳來妻子報送平安,他才回到房間,躺在床上卻久久不能入眠。“當需要你時,不在妻子身邊,真是煎熬呀。”現在回想起來,陳金舉依然記憶猶新。
工作太忙陳金舉多次推遲輪休,2015年他回家僅休假30余天。愛人小郝帶著孩子來工區團聚,他不是巡井就是出差開會,能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少之又少。“來工區十來天,和你見一面怎么都成了奢望。”聽到妻子小郝的抱怨陳金舉心里五味雜陳,他將妻子和兒子摟在懷中,講故事做游戲,直逗得兒子霖霖笑個不停……
“看看這就是我們華北人自己的油田。”陳金舉指著鄂北工區遠方林立的鉆塔自豪地說,“我們還能干得更好!”
(華北石油 張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