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調到計劃生產部后,才認識杜黎的。那時乙烯建設如火如荼,同事們都還沒叫他為“黎叔”,大家都叫他“杜工”,“杜調”,我直接叫他“老杜”。
“老杜”并不老,只是比我大,認識他時,他剛30出頭,70后的年齡,80后的心態,風華正茂。調度專業的同志們在一起侃天時,也不知是誰蹦出一句《天下無賊》里的經典臺詞“黎叔很生氣,后果很嚴重”。大家一頓,望著老杜,都會意一笑,至此,“黎叔”成了杜黎的別號。
雖然“黎叔很生氣,后果很嚴重”,但是我們的“黎叔”基本不會生氣,很好的性子,說話不緊不慢。身在調度,與公司的裝置打交道,這不是個輕松的差事,極考驗協調能力和專業水平。每個裝置都有專業的人員,調度從公司角度出發,裝置專業人員從裝置生產角度出發,思考的角度不同,多多少少會有理念上的迥異。身在調度,一味地下指令讓對方執行,不是“黎叔”的風格。而讓別人信服,讓對方樂意服從,就需要一定的專業水準。不管你的意見是否和他相左,他總會面帶微笑聽你把你的想法說完,再剖析問題,分析原因,列舉事例,闡述自己的看法,再下達調度指令。
2015年碼頭作業很緊張的時候,“黎叔”在安排碼頭船舶裝卸順序后,裝置值班員提出先安排丁二烯裝船1350噸再進行MTBE裝船500噸可以避開碼頭在凌晨3點進行靠泊操作,雖然MTBE罐存會稍高一點,但并不至于憋庫,效率更高。
方案很完美,很周全,很高效,但“黎叔”聽了他的意見后,微笑著問他看了天氣預報沒?有沒有考慮天氣因素?在天氣條件不好又深夜作業,是否安全?一查,當天天氣果真不妙,又及時調整預案,值班員一抹額頭,連說兩個“幸好”。
“黎叔”身在調度,歷經乙烯的開工建設,練就了一項本事。他幾乎就是中韓石化物料流程的“活地圖”,哪根管線在哪個區域,走什么物料,從哪個裝置去哪個裝置,管線是否有旁路,緊急情況將如何處理,都了然于胸。也正是這樣全盤了然于胸,才能處理協調問題從容不迫。
工作在生產調度崗位上,除了做好日常的生產指揮、協調及管理工作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處理好公司各種突發的“急、難、險、重”問題,因為在緊急時刻一個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2015年10月15日14點42分,正在調度臺值守的“黎叔”突然接到來自熱電裝置的電話:“熱電裝置1號鍋爐跳車。”而此時熱電裝置正是一臺鍋爐檢修兩臺鍋爐運行的特殊工況,1號鍋爐跳車,意味著三臺鍋爐只有一臺鍋爐支撐著公司蒸汽的供應,稍有不慎,將造成大面積生產波動的危險。放下電話他就立即給下游相關裝置下達一系列的指令先穩住各裝置生產,呼叫其他生產調度員回來,按照此種問題的處理預案發出一道道緊急指令以穩定各等級蒸汽管網,維持各化工生產裝置的正常生產。最后,公司各級蒸汽管網未出現較大波動,避免了化工生產裝置出現非計劃停工。事后,“黎叔”說,回想起來還有點后怕,但當時沒時間考慮其他,只感覺公司的管網圖不自覺地躍入腦海,與鍋爐跳車可能導致問題的節點一個個印入眼前。
其實“黎叔”也會有生氣的時候。2015年的一個周日,乙烯碼頭錨地停有多艘原料和產品船待進行裝卸作業。當天下午,值班調度人員根據生產需求安排一艘輕烴船靠碼頭進行輕烴卸船作業。然而,船方在接到通知后以卸船的手續還未在海事局辦理,而且是周末,辦手續的相關人員在家休息等各種理由,不想聽從值班調度人員的指揮。
經過多次、反復溝通無果后,值班調度人員將情況反映給負責原料進廠工作的“黎叔”。“黎叔”聽說后一下“生氣了”,在原料進廠這種直接關系到生產能否正常運行的大事上居然不服從調度指揮,于是他直接跟船方所在公司負責人聯系,嚴厲地說:“現在碼頭作業很緊張,你們的船不靠碼頭進行卸船做業,我們就安排其他的船只靠泊,估計再輪到你們就是三五天后了。”船方再三說好話讓通融,但“生氣”的“黎叔”在原則面前不為所動。無奈,船方只好在最短時間內把卸船手續辦好,順利完成卸船。用“黎叔”的話說,生氣不是目的,生氣只是手段,是維護原則的手段。
(武漢石化 肖展 王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