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他外闖市場,現在通訊也方便,每天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等,聯系溝通,單位領導也很照顧,時不時打電話問家里情況。”6月20日,在采訪河南油田能源公司外闖市場員工高石陽的愛人小韓時,她說道。
5月31日,能源公司派遣催化裂化、常減壓、氣體分餾、動力系統等10個專業近70名管理、技術、操作人員,奔赴豫北某企業進行生產運行技術服務。在新的環境中,他們不忘初心,不忘責任,通過認真學習,踏實工作,積極適應投入到甲方工作中,為能源公司打造對外勞務輸出品牌增光添彩。
提升化驗水平
“我們這次勞務輸出人員,不管什么工種,一般都是工作了20年左右,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的員工。但是到了甲方工作崗位后才知道,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壓力陡然上升。所以我們要擺正位置、調整心態,努力學習新事物。”6月15日,能源公司質檢中心綜合分析班長殷繼燁在單位微信群里,分享了她的感受。
由于甲方裝置工藝流程與能源公司不盡相同,對于化驗工來說,分析項目和分析工作重點也會有許多不同。困難不少,能源公司的6名化驗女工不會就學,不懂就問,憑借著長期扎實的分析基本功,上手很快,同時她們也向甲方化驗人員傳授了不少自己熟悉的項目經驗。
剛來一周里,由于甲方許多生產裝置還處于前期調試階段,6名化驗女工還未正式參加倒班。一天,甲方公司化驗室主任匆匆找到了正在崗位上指導分析的殷繼燁和周桂麗,說原油罐區的現場分析人員已跟車去了外地,而目前正是原油進廠高峰期,希望她倆去幫忙做分析。殷繼燁和周桂麗沒有猶豫,立刻做好安全穿戴,趕到現場。原油分析是在一個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一邊擺放著兩臺含水蒸餾儀,一臺烘箱以及做比重的量筒、溫度計等器具;另一邊是尚未完成的通風櫥。沒有過多考慮自身,她倆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當天共有158輛油罐車進廠送油,她倆共采樣分析50余次。
消除安全隱患
6月20日,在甲方公司上班已經半個多月,回憶起6月5日的第一個夜班,能源公司新聯合車間汽油加氫裝置員工牛衛華依然還有些興奮和一點點成就感。
當天晚上,牛衛華接班后,現場對裝置壓縮機、加熱爐進行檢查時,發現2號長明燈突然滅了,他立即關上長明燈燃料氣閥,并聯系控制室內操人員調整操作。牛衛華和甲方一名操作人員重新點著長明燈,可剛放到爐口火就被吸滅,聯系內操人員降低加熱爐抽力,由于煙道擋板調節過快,爐內又變成了正壓。如此反復多次,最終還是一起的同事趙新廣精細調節,使加熱爐恢復了正常。
爐溫正常了,牛衛華和甲方兩名外操人員剛開始談論加熱爐操作,突然傳來異樣的聲音,牛衛華根據經驗判斷一定是循環氫壓縮機有問題了,就立刻跑到壓縮機前進行檢查,當檢查到壓縮機右邊出口緩沖缸時,感覺溫度有點高,且活塞處的密封冒出一縷青煙,牛衛華判斷可能是潤滑油管道不暢造成的。他趕忙向甲方技術人員和班長進行了匯報,經維修人員檢查,最終確認是潤滑油管路問題。等大家把一切問題都處理好,天已露出了魚肚白。
解決設備難題
就在出發的前兩天,5月29日,周日下午,29歲的能源公司機修車間技術人員黃安福得知特種蠟車間2號造粒機軸承故障,立刻趕到裝置現場,和鉗工師傅們一起維修設備,直到晚上9點多鐘,設備恢復正常。
到達甲方公司后,6月1日,在甲方機修車間主任的帶領下,黃安福和鉗工高級技師彭夷南、公司設備技術人員黃浩到各裝置去熟悉、了解設備整體情況。
6月2日一上班,黃安福和彭夷南再次到裝置上去了解設備狀況,發現甲方維修鉗工在檢修2號制氫往復式壓縮機,他們主動上去幫忙,很快就和甲方維修人員打成一片,詳細觀察和了解了壓縮機的結構和裝配過程。6月3日,聽說壓縮機氣封還是泄漏,他們便參與一起查找問題,最后發現是氣封質量問題。氣封廠家同意再發一套,但幾天后才能到,裝置急著開工,彭夷南開始指導大家對氣封進行研磨。研磨之后的氣封被裝上后,設備運行平穩。
因為制氫開不起來,影響后續裝置開工,甲方領導非常重視。6月6日上午,甲方領導專門邀請黃安福和彭夷南、黃浩參加設備故障分析會議,一起討論1號壓縮機填料膠圈總是被剪斷的問題。經過討論、分析,最后一致認為是壓蓋之間的間隙大,導致膠圈在較大壓力下被擠出、剪斷。會后,黃安福他們三人到現場對各部位的間隙進行測量,發現是水套長了1.4毫米,導致填料函壓蓋壓不死,膠圈被擠出剪斷。他們指導維修人員把水套研磨后裝上,問題得到了解決。
(河南油田 蔣永明 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