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師傅,今天下午15點103號大罐需要進行檢尺,麻煩你中午又要來加個班了。”6月12日, 西北油田油氣運銷部輸油隊庫車交油末站中控崗職工張峰在電話里對職工王建平通知道。“好的,我吃好飯回公寓吃個藥就去。”電話那頭,剛下班正往食堂去的王建平用沙啞的聲音回答著。
南疆6月初的天氣已是炎炎夏日,吃罷飯,在公寓急急忙忙喝了兩口水后,王建平騎上自行車就往末站而去。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后,沒過一會,用戶方管理大罐人員和另一家銷售公司監督人員先后來到了現場,背好呼吸器,大家一塊爬上了103號大罐。
“滿罐前尺高度4.1米,沾油厚度0.036米。你們看看,對不對。”從罐里提出檢尺后,王建平向兩名用戶代表述說著剛剛檢完的數據。“我看好像沾油厚度是0.035米。”其中一名監督代表說道。“那我再檢一次,錯一毫米都不行。”說完話后,55歲的王建平把檢尺擦凈,又重新把檢尺放進了大罐。“這回準確了,滿罐前尺沾油厚度確實是0.036米。”看著準確的數據,大家臉上也出現了欣慰的笑容。
當用戶代表都下罐后,王建平還在罐頂對取油樣檢測人員的取樣工作進行著監督。2米一個節點,取5級油樣,要保證每個節點取出的油樣都有代表性,這樣,檢測結果才準確可靠。
就這樣,滿頭白發的王建平硬是等油品化驗人員按規定取好油樣后,才與大家一塊下罐,脫掉呼吸器。此時,他已是一頭汗水。炎炎夏日,他的頭部、身上已被汗水浸透。后背的工裝上一片汗水的痕跡。
卸下呼吸器后,他拿著《大罐檢尺測溫交接記錄表》、《油氣運銷部輸油隊庫車末站原油外輸計量表》直奔化驗室,邊計算原油液位邊等化驗結果。此時,庫車末站中控也在進行同步計算,等原油含水率和油樣標準密度出來后,經計算,得出原油的實際重量,再與中控崗經過2至3次核對無誤后才根據計算結果開具《分公司原油大罐計量交接憑證》。此時,時間已過去了1個來小時,等都簽完字確認好后,輸完油后罐后檢尺又等著他,而在他眼里,每一毫米的油尺都意味著質量和效益。
(西北油田 王偉林 翁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