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道公司輸油站當輸油工,不但累而且責任大,當輸油班長更是重任在肩。在管道公司長春輸油氣分公司,一位軍人出身的輸油班長20年如一日,維護著管道的“心臟”,確保“血液”順暢流淌。
這位輸油班長叫高偉。2月上旬,記者來到長春輸油氣分公司,采訪農安輸油站運行三班班長高偉。
在他的身上仍有老兵的影子。1992年,他從大連空軍地勤部隊轉業,只身來到偏遠小站的運行一線。面對嗡嗡作響的機組設備,他感到了壓力。
4年軍旅生活,高偉養成了肯吃苦、不服輸的性格。他從爐工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輸油一線,從最基本的點爐學起,學習控制加熱爐火焰,調整風油比從而達到最佳燃燒效果。
當時,加熱爐是老式方箱直接加熱爐,安全性差,易回火和爆噴,好多人都不敢輕易靠前操作。每到點爐時,看到師傅鎮定自若地去開閥門和啟風機,高偉都懵懂地跟著操作,記住操作步驟,并找來技術書籍,利用休息時間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很快熟悉了爐子的各種技術性能和參數,經過多次摸索試驗,開始獨立上崗。
1996年慶鐵線改造,老式方箱爐全部換成間接式熱媒爐。他覺得這是天賜的學習良機。改造期間,高偉跟工程技術人員一起,爬地溝,上熱媒爐,察看爐地下管線的走向,對照流程圖仔細琢磨,不明白的就一遍又一遍向工程技術人員請教,很快掌握了熱媒爐原理,了解了新工藝流程。在熱媒爐投產運行期間,他又結合熱媒爐相關數據工藝參數,掌握了最佳熱媒爐調節方法。
2005年,高偉走上運行班班長的崗位。擔子重了,他更認真了。閑暇之余,他把站里的工藝運行手冊、事故預案、崗位描述和崗位責任制等拿出來學習,并經常向專業技術人員請教,很快掌握了新崗位的操作技能。2005年,他到石油管道學院油氣儲運專業大專班學習。
高偉眼里是揉不了沙子的。一次巡檢,當發現加熱爐火嘴前端的壓力正常,但原油的回油壓力很高時,高偉馬上意識到這會引起供油不穩、火焰跳躍、爐體震動等。他及時調整,保證了加熱爐安全運行。在俄油順序輸送運行方式下,他對設備和工況要求非常苛刻,對運行的平穩性要求更高。高偉每天帶人檢查設備,都去摸一摸管線的電伴熱和設備,看看加熱爐的火焰,聽聽運行機組的聲音。幾年來,他及時發現處理大小隱患100多個。他所在的班組連續安全生產至今,沒有出現一次操作失誤。
20年轉眼過去,年輕的高偉已步入中年。愛人曾不止一次問他:“每天面對沒有生命的電機和儀表,不覺得單調嗎?”他呵呵一笑:“輸油站是一個‘大巨人’,站控室是心臟,輸油管道是大動脈。我聽到‘心臟跳動’和‘血液流淌’時,非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