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陜西省國土資源廳廳長王衛華在陜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透露,該省強力推進煤炭去產能,今年已暫停了5個新建和擴大礦區的煤礦審批,計劃未來5年退出煤礦76個,核減產能4706萬噸/年。
礦業是陜西傳統的優勢產業,在該省經濟總量中占有較大比重,為經濟快速增長、財政持續增收做出了重要貢獻,是陜西經濟穩定增長的堅實支撐。
據介紹,陜西礦業企業弱、小、散問題突出,礦業經濟站在關鍵十字路口,發展面臨重要的方向性選擇。此外,礦產開發也帶來與安全問題、環境問題,但礦山建設、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涉及多個管理部門,職能重疊與監管盲區并存,治理合力尚未形成,全面提升系統化管理水平非常迫切。
目前陜西已決定開展為期五年的礦產資源開發保發展治粗放、保安全治隱患、保生態治污染行動。通過采石專項整治行動,截至6月底,全省采石礦山數量已由1488個減少到1058個,下降28.9%。此外,開展了8次執法行動,并采取衛片執法、專項督察、暗訪抽查等措施,曝光重大隱患34項,懲治典型違法行為89起,通報“黑名單”企業1家,關閉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等違法礦山34座。
王衛華說,今年以來,陜西已暫停了5個新建和擴大礦區的煤礦審批,計劃未來5年退出煤礦76個,核減產能4706萬噸/年。下一步將探索建立部門協調、信息共享、線索移交等“條塊結合、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