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崗位再普通,只要你有心用心,就一樣能為單位創造效益。”這是55周歲的江蘇油田物資供應處總庫老黨員李士佐的座右銘。工作30多年以來,他兢兢業業,像一頭老黃牛,在普通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用激情和奮進抒寫著一名老石油人愛崗敬業的情懷。
“小零件”解決“大問題”
去年冬天,江蘇油田邵伯油區的居民都指望著有暖氣陪伴他們度過冬天。可是偏偏天公不作美,在吊煤過程中,吊煤機突然壞了!幾十噸煤,運不上來!“離供暖的日期越來越近了,如果今天不把煤吊到位,我們物資供應‘鐵保障’的形象就要受到影響!”該處總庫領導的心,一下子就糾結了起來。
總庫領導急忙聯系廠家來維修,可是廠家說這種型號的吊煤機早已經停產,沒有相關零部件可提供!怎么辦?正當大家焦頭爛額的時候,李士佐突然想起來,好多年前,他好像收集這樣一種零件!他趕緊向科里匯報,一路小跑到工具房,翻箱倒柜地找到了這種老型號的螺旋道釘,
“老李趕快試試!” 李士左跳上吊煤機,拿起扳手,給吊煤機來了一次“開腸破肚”的“二保”。就這樣,終于把吊煤機修好了。從此,李仕左用一個小配件,修好吊煤機,節約2000元維修費,并創造了良好社會效益,保障邵真油區4700家冬季供暖的故事在供應處傳開了。
大家都很好奇,李士佐從哪里找到那個螺旋道釘呢?原來,多年來,李士佐有個習慣,就是喜歡收集和撿取各種設備零部件,小到螺絲、螺帽,大到軸承、軸銷,別人眼里的“垃圾”,在他眼里興許就是有用的零件!“李士佐真是好樣的,我們在工作中也要做李仕左這樣的有心人!”大家都這樣說。在李士佐的帶領下,總庫員工都養成了修舊利廢的好習慣。
“十字碼垛”真給力
“怎么樣才能既安全、又省力、又高效完成好裝卸任務呢?”愛琢磨的李士佐總是“閑”不下來!
李士佐幾乎每周都要裝卸化工料、鋼材等物資50多噸,他發現,民工在裝卸化工料時,總是隨手把料袋往倉庫一丟,特別容易造成料袋損壞!他就想,如果像砌墻碼磚頭一樣,用十字碼垛法來擺放料袋,既安全又牢靠,還不會把料袋破損,避免損失!他立即向科里進行匯報,科里領導認為他這個點子非常好,就在科里進行推廣應用。
有時候他們一天就要卸貨60、70噸,“有了這個碼垛法,各種泥漿料、化工料再也難不倒我們了!”同事們異口同聲地說。 2015年,李士佐出車500多輛次,裝卸物資3000多噸,所在班組裝卸物資三四萬噸,優質及時安全保供,為油田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單位的事兒永遠是NO.1
今年1月份,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叫響了正在午休的李士佐。
“老李,不好,江蘇油田沙18-4井發生井漏了,井隊急需堵漏材料!”李士佐一下了從床上做起來,穿上工鞋,騎上電動車,一路狂奔趕到科里。時間就是效益。一下了車,李仕左就組織大家來到料場,搶裝膨潤土、復合堵漏劑。突然,他的手機鈴聲又急促的響了起來,李仕左看都沒看就把手機按了,不一會兒,手機鈴聲又急促地響起來,李仕左不耐煩地拿起手機,大聲說:“有事快講,我現在忙得很!”“老李不得了,你外甥去世了,趕快回來啊!”電話那頭傳來李士佐妻子焦急的聲音。“怎么辦?如果我走了,科里沒有人會開吊裝機,這樣勢必會耽擱裝卸時間!”他咬咬牙,狠下心,對老婆說:“等我把活干完,再趕回家!”就這樣,李士佐和班組員工奮戰了4個多小時,終于把膨潤土、復合堵漏劑等10項物資,共計12.25噸的化工料全部裝車完畢,保證了井隊正常運行。因為李士佐和他的同伴們的共同努力,給鉆井隊避免了一場井漏事故,避免給鉆井造成巨大損失。
事后,鉆井處專門打電話表示感謝說:“如果沒有你們及時鼎力相助,我們這口井就要遭殃了,損失將不可估量,謝謝你們!”
(江蘇油田 劉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