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綜合消息 2016-09-02訊,南方日報訊(記者/王彪)可以制作小孩“尿不濕”的吸水材料,可以用作機器人潤滑劑的化工產品,一一亮相。21日,在大亞灣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二樓會議室,召開了化工產業化重大項目論證會上,來自天津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的7名教授為研究院的9個項目做中期評審,評審直接關系到項目未來產業化的前景。
首先亮相的己內酯工程化項目,可以減輕氧化反應中的安全隱患,并能實現綠色生產。不過,評審專家直言沒有看到該項目和國際現有技術相比的優勢所在,也沒有聽到技術中的創新解決方案;室內空氣凈化項目則被專家提醒“沒有一種催化劑能解決全部污染,應找準市場需求再開發”;有著多年企業實踐經驗的賈振宇教授帶來的吸水材料,試驗性能與采用世界唯一反相懸浮聚合法的日本住友公司的產品相近,在殘留單體等指標上接近德國巴斯夫公司等世界主要生產企業,在多名專家表示強烈興趣的同時,也有專家提醒注意專利保護的問題,并留心是否有其他革命性新材料替代。
嚴格而專業的評審意見背后,是對科研項目的巨大期望。“單獨一項專利是一回事,但這些項目產業化的‘工藝包’可能價值幾千萬、上億元。”參與評審的浙江工業大學化工學院院長佘遠斌感嘆道。
作為全國唯一一家專業服務石化產業的新型研發機構,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正在打通技術研發與產業培育的“任督二脈”,從空氣凈化到海洋防腐,從比肩日本住友技術的高吸水樹脂到應用廣泛的納微膠囊材料,多項技術正在逐步落地。院長紀紅兵表示,這種項目評審每半年舉行一次,邀請各地專家對項目的產業化前景提出專業意見。
據了解,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當前共有反應中試基地、分離中試基地、復配中試基地、表界面中試基地等13個中試基地。在21日展示的項目中,不少已經接近小批量生產階段,準備在今年下半年試水產業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