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時間,先后跑了四川、陜西、山東等地的6家生產廠家。剛剛出差回來的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公司試氣項目部工程師夏緒波,為了新型射孔打靶試驗前的抽樣和封樣選型工作,“也是蠻拼得”。
“選擇得好,能達到提高試氣壓裂改造的效果。”夏緒波覺得這些天的工作很值得。
初露鋒芒
2014年4月,夏緒波來到涪陵頁巖氣公司試氣項目部,參加氣田開發,主要負責連續油管作業的工藝和技術等管理工作。
他至今還記得第一次上井時的情景。在焦頁10號平臺,當時,連續油管作業機正進行鉆塞作業,夏緒波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雖然自己以前接觸過連續油管作業車,但是現在是在國內最大的頁巖氣田生產現場,“區別很大,要求更高”,夏緒波倍感壓力。
為了盡快熟悉工藝,進入工作角色,在一個月的時間內,他先后在焦頁4號、2號平臺,駐在現場,全程跟蹤施工情況,學習相關知識。
很快,夏緒波就在這方面嶄露頭角,并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技術改造。
在焦頁2-3HF井的作業中,由于施工方誤操作,出現了將連續油管剪斷的復雜情況。
為了杜絕類似情況的再次發生,夏緒波一直在現場,分析各個環節的風險點,收集數據、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并設計防止誤操作保護機構,通過多次試驗,有效杜絕了事故的發生。現在,這個保護機構早已在氣田所有連續油管作業時推廣,效果顯著。
而這也成為他在氣田開發中創新之路的首秀,并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大顯身手
連續油管鉆塞施工中,管柱易自鎖、遇卡,碎屑返排差、鉆塞效率低等問題,制約了連續油管作業的效率,對氣田開發造成一定的影響。
“讓夏緒波去攻關。”領導有意給他壓擔子,鍛煉他。
夏緒波積極應對。面對著公司在試氣工作中收集保存的海量技術資料和數據,他沒日沒夜地查看、對比,期待那靈光一現,以尋求最佳的突破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攻關的逐步深入,漸漸的方向變得明晰起來。
他的付出沒有白費,終于,以他作為技術首席而組織開展的局級科研項目《水平井連續油管鉆塞工藝研究與應用》獲得成功。該項目系統梳理了氣田水平井連續油管鉆塞管柱易自鎖、碎屑返排少、易卡鉆等問題,提高了連續油管鉆塞施工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該成果應用后,進一步提高了鉆塞作業的安全性,縮短了鉆塞施工周期,降低了施工風險,取得了良好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累計節約資金1850萬元,有效解決了連續油管鉆塞施工的各項技術難題,為后續頁巖氣大規模開發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這項研究成果得到了一致認可,榮獲“2014年度江漢油田分公司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一年,他也被評為了局科技明星。
在涪陵氣田這些年,夏緒波收獲很多,成果不少,他參與的《提高涪陵頁巖氣田試氣工藝水平》獲“第36屆全國QC成果優秀獎”,2項成果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4項成果獲分公司“群眾性創新創效成果”。
“是大氣田開發這個大舞臺,加快了我成長的步伐。”夏緒波覺得自己趕上了好時候,遇到了江漢油田實現大油氣田夢的好時機。
如今,隨著氣田二期產建的開展,面對著氣藏埋深越來越深,壓裂改造難度的增大,夏緒波說,壓力更大了,但是這也給了我更多施展科技創新的空間和機會,相信不久后,在攻克生產難題時,會有更多的成果誕生。
(江漢油田 謝江 朱一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