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頁巖氣田3號脫水站運行平穩了,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公司采氣中心生產調控中心副主管曾熠從現場駐站回到了公司基地,又開始了緊張繁忙的采氣生產運行管理工作。“看見頁巖氣被源源不斷地采出來,輸到千家萬戶,感覺比吃了蜜還甜了!”
被家人認不出
2015年4月,曾熠來到了涪陵頁巖氣田,參加氣田開發建設。當時正是集氣站投產高峰期。
曾熠剛來的時候,氣田已經有19個集氣站投運。他從第20個集氣站開始,參加了每個集氣站的投運工作。
“每天都是馬不停蹄。”曾熠這樣形容當時的工作。
早晨一上班,曾熠就往現場跑,看施工進展情況,與施工方交流,集氣站的各項硬件都在建設中,道路泥濘,站內全是安裝中的設備,沒有休息的場所。“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一天幾乎都得站著。”
到了晚上,他還要將白天收集的資料,匯總、分類,第二天去跟施工方進行交底確認,以保證集氣站施工質量和進度。
“集氣站投運得快,頁巖氣就能更快地實現采輸,變成實實在在的效益。”曾熠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
長期跑現場,他的鞋子跑爛了兩雙,而因為一直在野外暴曬,他的皮膚變黑。一次他回家探親,家里人居然沒有認出他,還奇怪地問道:“你怎么曬這么黑啊?”
尤其是去年11月份,正值氣田建成50億方產能的沖刺階段。“那個月投運了4座集氣站,是以前工作的好幾倍。”
跑現場成了曾熠和同事們的常態工作,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當年,集氣站的投產總數到達了40多個,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
“現在,看見大山中已建成的標準化集氣站,將頁巖氣輸入主管道,我感覺很有成就感,因為,很多站都留下了我的汗水。”曾熠說。
半夜調試設備
今年3月,曾熠來到了位于深山中的3號脫水站,兼任站長,負責該站的調試、投產、運行等工作。這個站一旦投產,將緩解氣田現有管網的集輸壓力,提升氣田外輸能力,作用巨大。
從3月到7月,4個月的時間,為了工作方便,他就住在脫水站附近。
有時候住旅店,有時候住公租房,有時候住站上。“經常搬家,像打游擊一樣。”曾熠回憶道。
這樣的情況下,洗澡難成為了他要面對的難題。天天從施工現場回來,一身灰、渾身汗的,不洗澡怎么行,沒有辦法,有時他就跑到周圍老鄉家中,簡單的沖洗一下。
在5月份3號脫水站正式投產后,有一臺設備溫度達不到要求,這會影響氣田外輸氣的質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曾熠連續十幾天對這臺設備的參數、曲線進行記錄分析、調整,但是問題始終得不到徹底解決,工作進入了死胡同。
“問題不解決,心里就不踏實,睡覺都在想這臺設備。”
那些天,曾熠非常的焦慮,失眠成了家常便飯,整個人一下子瘦了近10斤。
有一天半夜,曾熠突然靈光一現:“改變氣提氣用量,是否可以使這臺設備溫度上升?”
他馬上趕到現場,組織值班人員進行實施。黑夜里,他們利用脫水站的照明燈光和自帶的應急燈,一直忙到天亮。
最后,實驗結果很理想,為徹底解除這臺設備存在的問題指明了方向。
“心情很愉悅,上午回去好好地睡了一個安穩覺。” 曾熠感覺付出的很值。
家人支持我
曾熠的家就在離氣田不到300公里的四川自貢。可他回家的次數卻屈指可數,家中照顧老人孩子等事情就落在愛人身上。
在氣田,工作之余,和愛人、兒子視頻是他最快樂和期待的。
有時候,下班晚了,愛人告訴他,兒子已經睡覺了。
“那你拍一張兒子睡覺的照片給我看看吧。”就這樣,在住的地方,曾熠看著兒子的照片,以緩解思念之情。
去年8月份,兒子過1歲生日,他匆忙趕回家了一趟,因為陪兒子的時間少了,兒子竟然不讓他抱,讓兒子喊爸爸也不喊,失落、難受占據了這個七尺男兒的心里,淚水在他的眼睛里打著轉。
第二天,又遇到生產任務,他又出現在了自己的崗位上。
有時候,愛人說,離家這么近,你可以多回來幾次,看看家里人啊。
他對家人說,現在氣田開發建設如火如荼,有八千將士奮戰在氣田,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必須全力以赴。
愛人聽他這樣說,理解了他,“你安心會戰吧,家里有我。”
“其實,我對家人很愧疚。”曾熠知道,選擇了石油就選擇了奉獻,作為石油人的家屬必須有不一樣的擔當。
(江漢油田 謝江 朱一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