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總,最近忙嗎……”9月19日一大早,就從辦公室里傳來IC卡客戶經理回訪客戶的電話聲。年初,山西朔州石油經過層層篩選,挑選出了五名專業素質強、經驗豐富、口才伶俐的青年優秀人才,組成了第一支IC卡專職綜合營銷隊伍。
經過一個月的培訓,這支年輕的隊伍正式開始工作。但面對當前的市場情況,這五個人究竟能不能發揮出預期的效果?沒有一個人敢打保票。“一定行!”在給IC卡客戶經理的動員會上,該公司負責人向他們豎起拇指。領導的鼓勵給足了這五個年輕人勁兒,但為了他們能更好地投入工作,公司還特意為他們開起了“小灶”,不僅為他們配齊了設施設備,還為他們量身訂制了績效考核方案,“多勞多得,要是業務跑的好,獎金肯定豐厚。”該公司負責人說。
一方面快速投入工作,一方面積極總結經驗,動員會后,這支年輕的隊伍開始“奔跑”。
“您好,這是免費贈送您的禮品,請問您經常來中石化加油嗎……”在學雷鋒活動中,五名IC卡客戶經理眼疾手快,在加油站內來回穿梭。只要有進站車輛,在加油員加油的間隙,他們就上前為車主遞上愛心寶典和愛心號碼牌,還借機為車主們講解油品知識,宣傳IC卡業務。
在不斷的活動中他們表現得游刃有余,而日常工作中他們同樣也干得有聲有色,“上午8:00-10:00電話回訪老客戶;10:00-12:00走訪機關部門;下午……”IC卡客戶經理李曉明的辦公桌上,整齊地貼著幾頁寫得密密麻麻的計劃表,“跑業務,不僅要腿勤快,也要嘴勤快,每天我們都會去面對很多客戶,將很多話重復去說,很多人會質疑我們說那么多有用嗎,我想,即便效果不是立竿見影,也肯定是潛移默化的。”李曉明笑著說。也許就是靠著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開展工作不到一個月內,他就一次性拿下了60萬元的大單子。
“這幾個月我們幾個客戶經理你爭我趕地比業績,每個月誰拿的績效最高,誰就要請大伙兒吃飯,這個月要是我能把請客這好事兒攬去就好了。”客戶經理趙秀調侃地說道,雖然只是一句玩笑話,但趙秀卻暗下決心,開始了更加細致的工作。每天不到7點她就來到單位整理當天走訪的客戶資料,等到8點多晨會一結束,她就開始按照由遠到近,由大到小地順序奔跑在走訪客戶的路上,“星期一走訪4家客戶,3家有意向;星期二走訪5家客戶……”她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認真地寫道。
齊頭并進,比學趕幫,這五個人既是一個團體,又相互為競爭對手,他們互相激勵,又不斷“比試”。“我認為在與客戶交流時,最重要的是站在客戶的角度想問題,才能留住客戶……”“我認為優惠幅度的大小,才是吸引顧客的關鍵……”每每聚在一起,都能聽到他們激烈的討論聲。
功夫不如有心人,他們的汗水和堅持換來了頻頻捷訊的傳來。5個月內,走訪客戶兩千余人,辦理IC卡900余張,他們用喜人的成績成功消除了眾人的質疑。
(朔州石油 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