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崗一分鐘,安全六十秒。維護生產平穩,保障裝置安全高效運行,這是我的職責。”在“兩學一做”學習心得本上,龍朝輝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龍朝輝,共產黨員,安慶石化煉油一部蠟油加氫裝置四班班長。從1989年工作至今二十余載,龍朝輝扎根在煉油生產一線,他把裝置高效運行和平穩生產作為自己工作的不懈追求,曾榮獲“安慶石化優秀黨員”、“安慶石化先進個人”、“安慶石化優秀班組長”等多項榮譽。在這背后,是龍朝輝幾十年如一日用愛崗敬業的職業操守,書寫著一名煉油人不變的責任與情懷。
責任多一分,擔當重一分
從小在父母懷抱里聞著石油味長大的龍朝輝,是土生土長的“油二代”。1989年,龍朝輝從石化技校畢業,走上了他熱愛的工作崗位,成為了一名跨時代的煉油工人。
2011年,龍朝輝所在的聚丙烯裝置報廢,他則轉崗到蠟油加氫裝置,從一名技術嫻熟的老班長轉身變成了一名“新學員”。
“一切重新開始,沒有什么難關是無法逾越的。”內心強大的他,有著歸零的氣魄。
他像剛工作時那樣,畫流程、跑現場,一頭扎進了塔罐叢林中。從反應崗位到分餾崗位,50多米高的塔器他不知跑了多少趟。工作之余,《崗位技術規程》和《崗位操作法》,龍朝輝總是手不離書。遇到操作中的難點,龍朝輝總是拽著老師傅和技術人員,虛心地請教。
2013年,技術過硬的他被任命為運行四班班長。龍朝輝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擔,裝置要安全高效運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將班組成員培養成一支能征善戰、凝心聚力的高效團隊,才能保證企業高效發展。
“干氣密封循環氫量怎么每小時從300標米下降到200標米,大家一起查查是什么原因?”
“室內的調節閥全開,量仍然提不起來。”
“這次檢修干氣密封系統改造,現場新增了一個手閥,我們去現場將手閥開大點,看看循環氫量能不能提起來?”
“循環氫量提起來了!”
像這樣的崗位練兵,時常穿插在忙碌的工作中。對于生產中出現的疑難雜癥,龍朝輝總是有意識地發動全班共同探討解決,激發出大家學習技能的熱情,桌面練兵和實操演練有機結合,效果明顯。面對裝置一次次出現的突發險情,龍朝輝帶領大家,憑著過硬的本領一次次化險為夷。
責任多一分,能耗降一分
“今天氣溫下降了,冷凝器換熱后溫度也隨之下降,大家將冷凝器的循環水閥關小一點。”清晨,龍朝輝翻看著DCS上的系統畫面,仔細查看著塔器的溫度、流量和壓力。對生產進行全面“把脈”后,針對循環水溫度下降,他便要求崗位人員對操作進行重新調整。
如何降低物耗能耗,提升裝置效益,是龍朝輝上班關注的第一件事。
裝置內開展的“班組小指標勞動競賽”活動,物耗能耗占有重要比例,主要體現在水、電、汽、風的消耗上。為調動大家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降低這些物料消耗,龍朝輝組織大家成立攻關型學習小組,與其他班組之間橫向找短板,縱向找差距,并逐條分析物耗能耗高的原因,制定解決措施。
針對瓦斯耗量大這一難題,龍朝輝和大家總結出經驗:除了工藝上加大利用系統熱能,提高加熱爐入口溫度,達到減少瓦斯用量的目的之外,關鍵在于“勤調節”,即根據室外溫度的變化,及時調整操作。按此,不僅瓦斯,還有蒸汽、循環水的消耗都會有所下降。
“通過勤調節,勤操作,及時跟進優化調整,控制參數在指標范圍內,就能保證裝置效益最大化。”龍朝輝把自己對生產的想法與大家分享著。
龍朝輝“勤調節”的操作理念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每個人心中都有了一本節能降耗賬。與其他班組相比,經濟核算中物耗能耗節約顯著,在“班組小指標勞動競賽”活動中,更是常常拔得頭籌。
責任多一分,安全多一分
石化行業是典型的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行業,引發各類人身、安全、環保事故的因素很多,也很復雜。因此,在龍朝輝的心中對于裝置安全生產有著非同一般的責任感。
“裝置反應溫度400℃,最高壓力達11兆帕,而生產的介質中,有爆炸極限非常寬的石腦油,有硫化氫含量極高的循環氫氣,稍有泄漏如不及時發現后果都是難以想象的。”龍朝輝介紹道。
每天,龍朝輝穿梭在塔罐叢林中,大到龐然大物的塔器,小到毫不起眼的螺栓螺帽,都成了龍朝輝巡檢駐足時的“聚焦點”。
“不能讓隱患從我的眼皮底下溜走!”每次巡查,龍朝輝都這樣提醒自己。
一次夜班,操作室內的報警聲突然響了起來。DCS顯示報警點在冷低分系統。龍朝輝便和崗位人員一道,佩戴好正壓式呼吸器,帶上硫化氫報警儀和電筒向現場奔去。可是在冷低分系統轉了一圈,都沒有發現泄漏點。
室外寒冷的北風正呼嘯著。執著的龍朝輝決定逆風而上,決意捕捉出風中的異味來。果然在管廊框架下的泵區,硫化氫報警儀發出了“嘟嘟”叫聲,他們遠遠地便發現汽提塔頂回流泵機封泄漏,大量的介質流了出來。龍朝輝立即和崗位人員對泄漏泵進行了切換處理。
像這樣及時揪出的隱患不勝枚舉。
一份責任源于一份熱愛。時刻銘記責任,守護裝置安全平穩運行,這就是龍朝輝——一名普通煉油工人對待工作的滿腔熱情。
(安慶石化 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