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綜合消息 2016-12-01訊,2015年,煤化工新建項目的環評無一獲批。2016年,國家環保部對煤化工的環評終于“開閘”。
某媒體經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已獲得國家環保部環評批復的新建煤化工項目共有6個。同時,國家發改委官網顯示,在近半個月的時間內,國家發改委已受理了兩個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這兩個項目分別是青海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萬噸/年烯烴項目和伊泰伊犁能源有限公司100萬噸/年煤制油示范項目。
前述6個環評獲批的煤化工項目及具體批復時間分別是:7月8日,內蒙古伊泰煤制油有限責任公司2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環境影響報告獲批,同日,中電投與道達爾合資年產80萬噸煤制聚烯烴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獲批;4月25日,內蒙古北控京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40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環境影響報告獲批,同日,關于蘇新能源和豐有限公司40億標準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環境影響報告獲批;3月4日,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高硫煤清潔利用油化電熱一體化示范項目環境影響報告獲批,同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山西大同低變質煙煤清潔利用示范項目環境影響報告獲批。
業內普遍認為,環評是現代煤化工項目獲得核準前最難通過的審批條件,環評過關了,其他的核準相對容易得多。
現代煤化工,主要是為與煤制焦炭、電石等傳統煤化工相區分,業內又稱新型煤化工。從產品類型看,現代煤化工主要指煤制油、煤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烴等。
現代煤化工在世界范圍內工業化運行的先例并不太多,而動輒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的投資也使得各方面不得不慎重地做決策。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環評難過就逐漸成為現代煤化工的業內共識。據某媒體不完全統計,2014年只有一個煤化工新建項目環評獲批。而2015年,環保部更是收緊了煤化工新建項目的環評,當年未有新建煤化工項目獲批,多個大型煤化工項目的環評均被否。這其中就包括今年獲批的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高硫煤清潔利用油化電熱一體化示范項目、蘇新能源和豐有限公司40億標準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等。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幾個現代煤化工項目過關環評,可看作環保部“開閘”,但并不意味著“放水”。
有煤化工業內人士對某媒體稱,今年煤化工項目獲批確實比較多,一方面是因為前幾年批復的項目比較多,很多環評都堆積在一起,另一方面是因為之前環評不合格的也都已進行了相關改進,達到了環評的要求。
該人士也稱,其實今年同樣也有將繼續投產的煤化工項目的環評被否,比如中國石化長城能源化工(貴州)有限公司60萬噸/年聚烯烴的項目等。
業內對未來環保問題普遍樂觀,認為技術上不存在問題,更需要的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加投入。
不過,最令業內頭疼的,或許是目前低油價帶來的經濟性挑戰,這些現代煤化工項目,很可能面臨著投產即虧損的尷尬局面。
北京中科合成油工程有限公司顧問唐宏青對某媒體分析稱,當下的國際油價基本在50美元/桶上下徘徊,但是煤化工項目建成至少要三、四年的時間,到時原油的價位誰也不好預測,而在這些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帶動基建、拉動就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