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年初,中原油田供水管理處中標西南油氣分公司元壩氣田凈化廠給排水運行與管理業務,亟需環境監測人員。擁有20多年水質化驗經驗的該處員工張曉華順利通過審核、考試,由此踏上外部市場的征程。
當張曉華來到元壩凈化廠計量化驗中心時,一些精尖的化驗設備正在陸續到位。甲方實施操作培訓,作為乙方,她要參加化驗設備現場實際操作培訓。當時,她每天早晨迎著旭日奔向工地,仔細琢磨操作說明書,不辭辛苦地查資料,記筆記,晚上回到宿舍編制設備操作規程和樣品分析規程,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了元壩凈化廠水處理工藝和流程。
今年3月的一天,張曉華和往常一樣來到化驗室,廠家技術人員正在調試一臺新進的COD快速測試儀。無意間,她看到了一個玻璃器皿里的水樣,一眼就發現水樣處理上有問題,她馬上指了出來。廠家技術員說:“你是誰呀?在這兒瞎說。”她意識到自己的冒失,但憑著水質監測職業的素養,她還是據理力爭:“我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水樣沒處理好,就會影響儀器調節,化驗數據就會有偏差。”廠家技術員聽了這話,大聲地說:“我是廠家技術員,我說正確就正確,輪不到你指手畫腳。”
“就按這位女同志說得做。”廠家技術員的話還沒說完,元壩凈化廠計量化驗車間主任苗華說。
第二天,苗華問她為啥要那么堅持?她說:“沒想別的,只是作為一個職業化驗人員,不說出來,心里不安!”
苗華微笑地點了點頭說:“你作為乙方,堅守水質監測的職業道德,我很欣賞你!”
今年9月10日,四川省環保廳到元壩凈化廠進行污水排放達標檢測。張曉華像往常一樣,拿起取樣器同檢查人員奔向污水處理場污水監護池,從各單元的生產污水池到污水處理場的系列排放池,她有一套完整的檢測“鏈”,每個檢測環節都了如指掌。在她的引導下,質監站檢測人員從雨水監控池、事故儲存池、雨水監護池以及SBR降解池,不同的監測點取回了8個污水樣,在操作間經過細心處理、化驗,各項指標都達到了規定的標準。為了驗證元壩凈化廠的污水處理能力,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張曉華嘗試在處理后的水儲存池內放養了十多條金魚,這一別出心裁的想法,打消了四川省環保廳檢查人員的顧慮。
在張曉華的帶領下,供水管理處元壩項目部環境監測站每年監測1萬余份環境污水樣品,出具環境監測報告兩萬余份,為在元壩凈化廠樹立“中原供水”品牌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原石油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