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武宣縣白云石產業園寶豐礦業有限公司運輸車正在裝運白云石粉外銷。
武宣縣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升縣域經濟實力。通過實施傳統產業科技提檔提速升級工程,有力地推動了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
武宣礦產資源豐富,其中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三種碳酸鈣資源儲量達2300億噸。其儲量、品位均居全國前列,為發展納米碳酸鈣加工行業提供了良好的資源優勢條件。今年年初,該縣《政府工作報告》向全縣人民明確了縣委、縣政府的經濟發展思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打造“實力武宣”。實施傳統產業提檔升級、新興產業培育、“碳酸鈣+”三大行動計劃,把“碳酸鈣產業園”打造成為新型工業化示范園。
如何把碳酸鈣產業做強做大?縣委書記高賢斌說:“以分類發展、綜合利用、產城互動三大戰略舉措打造三個產業集群。”對此,該縣精心規劃黔西碳酸鈣轉型升級園區。利用縣工投公司為平臺,收儲礦山,整頓、優化礦權設置,并在礦區建立初級加工區,定型定量為園區企業提供初級產品。實現綠色開采,倒逼河西工業園區小散亂傳統粉體企業轉型升級,打造集團化企業。結合城區大藤峽工程搬遷工作,加快龍從港臨港產業園建設,打造黔西工業園特色小鎮。
為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該縣明確主攻方向,把碳酸鈣產業作為加快發展的新興支柱產業來抓,列出了碳酸鈣重點產業推進作戰圖。通過對轄區內資源深入調查,進行了第三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將碳酸鈣資源開發利用列為重點開發資源。對占地面積2400畝碳酸鈣轉型升級產業園,年初就納入全縣產業發展規劃并進行了礦山的征收,在礦權設置布局及數量上給予了保障。
該縣建立了縣碳酸鈣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統籌協調研究碳酸鈣產業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和重大事項。對列入數據庫的企業,實行一個企業一名領導、一名干部、一個方案的分包責任制,建立解決困難和問題的“服務企業綠色通道”。今年以來,該縣采取幫扶措施為東源礦業、中科礦業、華納公司和億豐公司等項目解決了10多個難題,使企業能如期建成投產達產。全力破解企業融資難、項目建設后勁不足、縣域經濟發展“短板”等節點性難題。
為提高科技軟實力,該縣明文規定相關企業在享受有關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的基礎上,還享受其它優惠政策。權限內的收費,有幅度地按最低標準收取。先后與廣西碳酸鈣產業化工程院簽訂了碳酸鈣產學研基地合作協議,引導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淘汰落后設備和工藝,加大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在礦產品加工業中的應用程度,全面提升礦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在進一步完善白云石產業園的規劃工作基礎上,完善了產業園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啟動建設了產業園二期項目。目前,該縣已發展碳酸鈣企業21家,其中建成投產16家,規模以上企業12家。白云石產業園加工區規劃面積750畝,目前已進駐7家,完成產業園配套供水、供電及一期配套路網工程建設,配套礦山征收2400畝,建設配套礦山道路4.7公里。引進華潤年產400萬噸水泥項目和華潤年產500萬噸機制砂項目,廣西華納年產60萬噸納米碳酸鈣項目、三金集團年產300萬噸活性氧化鈣等項目正在洽談。年產100萬噸白云石加工的匯力礦業、年產100萬噸高效超細含鎂碳酸鈣粉體材料的東源礦業、年產6萬噸重晶石粉的聯盟礦業先后竣工投產。
走進寶豐礦業,只見一條條自動化生產線有條不紊地運轉,一袋袋碳酸鈣粉體成品隨著流水線裝載上車運往廣東銷售。1-11月,該公司已經實現工業產值2億元。
全縣以納米級輕質碳酸鈣、碳酸鈣建材為主,超微細重質碳酸鈣、重質碳酸鈣等高中低檔系列產業并存的碳酸鈣產業基地正在持續建設,有望成為新興產業的突破口。“武宣在白云石產業發展上,按照實現‘抱團發展’和資源共享的思路,避免以往同行競相壓價等無序、惡性競爭,打造產值100億元的碳酸鈣產業基地。”縣長吳孝斌對新產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