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冬的深夜,偌大的煉油廠里只有機泵的轟鳴聲在四周盤旋。燈光昏暗的焦場里,一個身形瘦高、戴著眼鏡的身影在控制室里不停地忙碌。他一邊聚精會神的盯著焦場里的焦炭,一邊細心熟練的操作著抓斗控制器。只見行車在他的控制下來回運行著,將抓斗里的一斗斗焦炭麻利地裝進火車車廂里。他就是焦化裝置吊車班的大班長杜敏堯,一位認真負責的吊車班長。
今年以來,由于受到市場供應緊張以及季節性需求增加的影響,煤炭價格大幅度上漲,遠高于廠內石油焦價格形成價格倒掛。為滿足動力廠CFB鍋爐的燃料需求,降低生產成本,公司要求橋吊設備的輸送量必須將焦化裝置焦場內的焦炭由每天400噸增加至每天1200噸送至皮帶上,再通過皮帶輸送焦炭至CFB鍋爐作為燃料摻燒。面對如此艱巨的生產任務,杜敏堯深知如果他不帶頭完成任務,就更沒有人能完成任務了。因此他心里堅定了一個信念:“能多抓一斗焦炭就是我的職責,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完成任務。”
白天杜敏堯帶領班組人員爭分奪秒搶拼抓焦任務,他們每天8點不到就準時到達裝置,戴好防護用品后,立即爬上橋吊,開始一天的工作。同時,利用中午和晚飯的時間,大家輪流抓焦。晚上他們連續作業好幾個小時,直至深夜才從橋吊上下來。每天高強度的勞作,班組里的人員個個都開始抱怨辛苦。身為班長的杜敏堯一邊安撫班組人員,一邊默默地加班加點,想辦法為班組人員減輕工作負擔。在杜敏堯的帶領下,吊車班班組按時超額完成了工作任務。
杜敏堯發現二號焦化裝置的一號橋吊變頻問題,導致打車經常跳閘,必須要停止10分鐘后才能再啟動,極大拖延了抓焦時間。他積極與橋吊維修班的維修人員交流,首先摸索出在開一號橋吊是先抓十斗焦炭,再休息4、5分鐘,可是這樣一來,每出一塔焦炭就要停下橋吊十多次,有時甚至卡在抓焦的卡口上,嚴重影響了抓焦進度。杜敏堯反復研究,總結經驗,最終發現每次開一號橋吊不超過3檔就不會跳車,在將他的推廣下,全體班組都按照他的經驗操作,一號橋吊再也沒有出現跳閘現象。
杜敏堯說,每次他上崗操作前都要檢查一下大、小行車的橫軌以及減速箱的對輪罩有沒有松動,抓斗、鋼絲繩有沒有斷裂和亂槽,安全門是否啟效,在確認一切設備都是完好后才能放心。在他仔細檢查下,及時發現避免了燒壞橋吊事故和設備跳閘抱死冒煙著火事故等各類隱患多起,并于今年被評為“煉油分部最負責任員工”稱號。
(茂名石化 黃美美)